2006/07/22 | 圣经传奇(一)
类别(资料存档) | 评论(1) | 阅读(2884) | 发表于 20:49
第2节:从身上赶出七个鬼




尽管有这么多历史事实,尽管基督教创始时期的教义,罗马教会一直以来还是坚持"罪人"玛利亚·抹大拉不是为耶稣涂油的那个玛利亚。他们坚持说耶稣决不会让一个"罪人"涂油。然而福音书中共记载了两次不同的涂油礼。我将在适当的时候详细阐述这些事实,但现在我先要反驳罗马教会的说法。在《路加福音》中清楚地说明第一次涂油礼是由这位"罪人"在法利赛教徒西门家中实施的。

现在让我们说说耶稣在麻疯病人西门家受的第二次涂油礼。《约翰福音》非常清楚地说明第二次为耶稣涂油的女人和第一次是同一个人。法利赛教徒西门和麻疯病人西门是同一个人,但更重要的是"罪人"玛利亚和贝瑟尼的玛利亚也是同一个人。教皇格列高利一世(590-604)曾坚持这一点;画家和编年史作家对此深信不疑。最终,1910年出版的《天主教百科全书》9承认了这一事实。

在艺术作品中,瓶子成为了抹大拉不变的标志。只要画中有她出现,画家就会让她拿着瓶子。它和抹大拉一起出现在十字架和坟墓旁,有时也会出现在她独自悔过的画面中,抹大拉和贝瑟尼的马大在一起时也会有它,而且它总是出现在耶稣受涂油礼的画面中。

玛利亚·抹大拉画像的固定主题有以下几种:在十字架下面(包括"将耶稣从十字架上解救下来"的场景)、在坟墓旁(包括"耶利米哀歌"、"耶稣复活"以及"复活后的耶稣和抹大拉相会图")加图7《背负十字架的基督摔倒》和第一次涂油礼的场景(被归为"在西门家"一类)。一些非常简单的肖像画被归类为"玉瓶"系列和"在马大家的耶稣"系列。另一个画作众多的大系列就是和《圣经》中的事件无关的"悔过"系列。还有一些画作也不是取材于《圣经》,其中有"普罗旺斯的玛利亚·抹大拉"和"被天使包围着的抹大拉",还有一些"玛利亚·抹大拉和耶稣"的假想作品。在以抹大拉为主题的作品中,有一些非固定模式的(往往是寓言式的),但我们基本上可以把这几千幅作品分为12个左右的主题。

直到1969年,玛利亚·抹大拉才最终被教会封为"圣徒",她的纪念日是7月22日。实际上从8世纪开始,一些西方国家的信徒就开始庆祝这个纪念日了,仅在英格兰就有187个古代教堂庆祝10。然而直到20世纪晚期,她的地位才被正式承认。但是《罗马弥撒经书》(决定拉丁礼日期的经书)仍然拒绝承认玛利亚·抹大拉和贝瑟尼的玛利亚是同一个人。

教会之所以在1969年承认抹大拉的地位,是因为假定她已经悔过了。"悔过"这一说法已经流传了很长时间。显然她是在后悔曾经当过妓女,但《圣经》中的所有文字都没有提到过她曾经是个妓女。这就让我们回到了早前提出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教会决定贬低抹大拉?她在耶稣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显然让教会人士非常不安。我们马上就会明白,他们不安的惟一原因就是教会已经被设计成了一个单身男性的特权机构。因此,抹大拉的存在就会威胁到这个已经偏离了创始期原始教义的基督教。



耶稣从抹大拉身上赶出七个鬼


为了证实他们对抹大拉的诋毁,让她"悔过"的形象深入人心,教会把她和《圣经》中的另一名毫不相干的女子联系起来。在"罪人"抹大拉和圣母的陪伴者抹大拉之间,必须安排一个合理的转变过程。对此惟一可让信徒们接受的办法就是让耶稣原谅她所谓的不体面的罪行。怀着这个目的,他们在《圣经》中找到一个无名女子,耶稣的确原谅了她放荡的行为。教会从此把抹大拉和这名女子划上了等号。在《约翰福音》中,这名女子犯了行淫罪,但耶稣没有责怪她,反而吩咐她"走吧,你无罪了。"玛利亚·抹大拉和这名女子根本毫无关系,但教会把故事编得天衣无缝,他们宣称曾犯有行淫罪的抹大拉最后悔过了。

在《路加福音》中,这名女子和抹大拉的关系被进一步确定了。它写到一名有罪的女子在法赛利教徒西门的家里为耶稣的足涂油。耶稣对她说:"你的罪赫免了。"但我们已经知道《约翰福音》清楚地说明贝瑟尼的抹大拉和第一次施涂油礼的女子是同一个人。因此,为了捏造玛利亚·抹大拉"悔过"的说法,教会不得不承认玛利亚·抹大拉就是贝瑟尼的玛利亚。最荒谬的是,尽管在《约翰福音》里说得清清楚楚,主教们还是在其他情况下竭力否认这一点。

现在这件事看上去更奇怪了,1969年4月,玛利亚·抹大拉的圣徒地位被正式承认,但《罗马弥撒经书》坚称有三个不同的玛利亚:罪人玛利亚、贝瑟尼的玛利亚和玛利亚·抹大拉。所以,他们承认为圣徒的根本就不是"悔过"的玛利亚。这当然就引出一个问题:那为什么玛利亚·抹大拉会被列为悔过的罪人的守护神呢?

1969年的这一事件使西方罗马教会和东方(拜占庭)东正教会在该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东正教长时间以来一直坚持有三个玛利亚。但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在东正教的宗教绘画中每一个玛利亚都拿着瓶子呢?这和东正教的说法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它清楚地表明玛利亚·抹大拉和贝瑟尼的玛利亚是同一个人。

那新教对此又有何解释?这要看你问的是新教中的哪一个教派。事实上,这件事已经越描越黑,天主教和新教都越来越说不清了。因为玛利亚·抹大拉的问题在于,无论你用哪种不符合事实的理论来掩饰她的地位,这些理论都会自相矛盾漏洞百出,因为她根本不可能被放进一个捏造出来的故事里。而教会也无法忽略她的存在,因为福音书中极为清楚地说明了她和耶稣以及耶稣的家族都有深刻的关系。

尽管教会不遗余力地试图给抹大拉扣上妓女的帽子,但在《福音书》中,关于她所谓的罪行只有一个评论。我们可以在《路加福音》和《马可福音》关于耶稣复活的叙述中找到。内容如下:










第3节:抹大拉的来历





1)玛利亚是一个"曾有七个鬼从她身上赶出来的女人"

2)她是一个"耶稣从她身上赶出七个鬼"的女人。

这就是对她所谓罪行的全部描写,和通奸或者卖淫根本毫无关系。那么,这是什么意思?七个鬼又是什么?

在591年,教皇格列高利一世做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布道,里面就提到了玛利亚·抹大拉。在这次布道中,他承认罪人玛利亚和贝瑟尼的玛利亚是同一个人,就像《约翰福音》中说到的一样。但在这次布道中,他还提到了"七个鬼"的问题,他得出的结论是它们代表了"七宗罪"。他宣布玛利亚的罪行有骄傲、嫉妒、贪饕、迷色、忿怒、贪婪和懒惰--她居然犯了全部!她能悔过真是个奇迹。格列高利一世没有指责她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这也是个奇迹。

在进一步了解这七宗罪之前,我们先来考证一下希腊名字玛利亚(Mary,来自埃及语中的Mery,意思是"被爱的人",和希伯来语中的Miriam是一样的)。其他相似的埃及名还包括Meryamon(被阿蒙所爱的人)和Merytaten(被阿托恩所爱的人)。Mary其他欧洲语言中的变体还有Marie和Maria。

在福音书年代,在希腊埃及文化中,"玛利亚"并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头衔。这就是为什么和耶稣有关系的玛利亚有好几个。没有出现在《新约》中的非正统福音书《腓力福音》对此进行了详细描写:'有三个女人一直伴随在主身边…他的姐姐、他的母亲和他的伴侣都是玛利亚'11。玛利亚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修女的专用名,在今天的修道院里还有许多修女叫玛利亚。它被放在教名之前,例如玛利亚·路易斯修女、玛利亚·特里莎修女等等。举例来说,《马可福音》就把耶稣称为"玛利亚的儿子",但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那个玛利亚的儿子"。

这些修女在禁欲的修道院环境中长大,这里有各种明确的规定。她们必须一直服从严格的规定直到被选中婚配。在此之前,这些修女都在主祭司的管辖之下,主祭司就是"七号魔鬼祭司"。七个魔鬼祭司按资历从一号排到七号,他们和代表分枝圣烛台(犹太传统中使用的有七个分枝的烛台)上的七支烛光的祭司具有相反的象征意义。七个魔鬼祭司的职责就是监督并看守这些独身的修女,就像如今的魔鬼辩护士一样。在今天的罗马天主教会中,魔鬼辩护士的职责就是调查圣徒候选人的背景。但到结婚时,修女们就可以摆脱魔鬼祭司的管辖,这意味着她们不必再遵守独身时的规定12。由此可知,当说玛利亚·抹大拉"脱离了七个鬼"时,其实是指她已经结婚可以不再遵守修道院的规定。



抹大拉的来历


说到名字,我们必然要谈及抹大拉(Magdalene)这个姓氏。有时它被拼成Magdalen,在欧洲它还有Maddalena和Madeleine这两个变体。通常这意味着玛利亚·抹大拉来自Magdala这个地方,这个名字还与Migdal拥有相同的字根,意思是"塔"。但这并不足以断定她来自Magdale。《圣经》只告诉我们她是在加利利(现以色列海法北部地区)加入耶稣的宗团的。

Magdala当时是加利利海域一个渔业小镇,位于太巴列北边,它还以亚麻织品和染色工艺著称。在福音书年代,Magdala是一个繁忙富裕的贸易中心。《马太福音》中提到过它,但是有些版本的《圣经》把它写作Magadan(马加丹)。但在年代较早的《马可福音》中,这里被称为Dalmanutha(即大玛努他)13。如今这里没有任何有价值的遗迹,只有残破的古道、一些罗马浴室的遗迹和一栋建筑的地基。现在这个贫困的地方被称为埃尔-迈杰尔。

Magdala在当时不仅是捕鱼中心,还是鱼类加工处理中心,《犹太法典》中使用了它更长也更准确的名字MagdalNumaiya,意思是"鱼塔"。在公元66年,当犹太人反抗罗马人的起义爆发时,历史学家弗拉维斯·约瑟夫斯是加利利地区的指挥官。他在写到Magdala时使用了它的希腊名Taricheae。据约瑟夫斯1世纪的著作《犹太战史》的记载,当时这里生活着四万人14。但在随后与罗马皇帝弗拉维斯·提图斯率领的大军进行的激烈战争中,有6500人被杀15。

和MagdalNunaiya一样,其他福音书中提到的地点也有不同的名字,这有时会造成混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语言不统一,一个地方可以同时拥有希伯来、希腊、叙利亚、拉丁文名字;也可能是因为人们用当地的习俗来命名。在《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中,耶稣受难地叫Golgotha;而在《路加福音》中,它成了Calvary。这两个地名(希伯来语为Gulgoleth;亚拉姆语为Gulgolta;拉丁语为Calvaria)的词根都是同一个意思"头骨"。在所有福音书中,这个地名的意思都是"有一个头骨的地方"。

加利利海起初被称为Chinneroth(基尼烈),在希伯来语中意为"形状像七弦琴一样",《约书亚记》就是如此。它在《路加福音》被称为LakeofGennesaret(革尼撒勒湖),在《约翰福音》中被称为SeaofTiberius(台比留海)。这就是它现在的名字BahrTubarlya(巴尔台巴留)的由来16。

虽然加利利地区的撒马利亚和朱迪亚现在是巴勒斯坦的国土,但在福音书时代是罗马人的占领区,而在此之前它们又在埃及的统治之下。受希腊控制的法老王对这里的统治从托勒密王朝一直持续到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时期,即从公元前305年到公元前30年。因此,希腊语是耶稣时代的通用语言。当时并存的还有美索不达米亚人使用的亚拉姆语和希伯来语。弗拉维斯·约瑟夫斯是哈斯摩年家族的犹太人,受训成为法利赛教派的祭司,但他常用希腊语,而且福音书的原始版本就是以希腊语写成的。这一点很少有人置疑,但抹大拉这个姓和Magdala这个地名一样都来自于希伯来语Migdal,意思是"塔"或"城堡"。




第4节:宗教学者眼中的抹大拉




【福音书时代地图】

13世纪的热那亚大主教弗拉津的雅各17根据教会的记录写下了《圣玛利亚·抹大拉生平》18,他提到玛利亚"拥有贝瑟尼城堡的继承权"。如果翻译更准确的话,其实是"贝瑟尼塔"的继承权。但贝瑟尼从来就没有任何像样的城堡或者塔,而且根据规定,修女们是不可能拥有任何财产的19。雅各所说的继承权其实是头衔,是宗团守护人的崇高的社会地位。根据《弥迦书》,Magdal-eder其实就是羊群守护人的意思。正是这一特殊的社会地位使抹大拉与众不同20。由于这一地位如此崇高,《路加福音》第一次提到她时写道"有称为抹大拉的玛利亚",其实它的意思是"有称为守护人的玛利亚"。

玛利亚其实并非来自抹大拉,她更有可能来自加利利地区的海滨小镇迦百农,耶稣就是在这里开始进行早期活动的21。迦百农宏伟的大理石犹太教会堂(至今仍保留着壮观的遗址)位于睚鲁祭司的大教区里。他们是大卫王的首席祭司睚珥人以拉的子孙22。这个祭司家庭的祖先是《旧约》中摩西时代的睚珥23。

根据雅各(1229-1298年)的记载,玛利亚·抹大拉的父亲是叙罗(或叙罗斯)。睚珥人叙罗是当时的主祭司(地位仅次于撒路撒冷大祭司)。玛利亚在《圣经》中就是作为睚鲁祭司叙罗的女儿第一次出现的。《马太福音》24描述了耶稣使她复活的情景。这次复活其实是指从象征性的死亡(黑暗)进入宗团的生命(光明),这是犹太教一种入教仪式,是在信徒12岁时举行的。《马可福音》肯定了在睚鲁祭司的女儿身上发生的事,里面写道"那闺女立时起来走,因为她已经12岁了"。

据雅各记载,叙罗是一位叙利亚贵族,他的妻子友察利亚(抹大拉的母亲)拥有王室血统。他进一步说明抹大拉"出身于正统贵族家庭,父母是王室后代"。在更早的一份大主教赫拉班的手稿中,详细说明友察利亚是以色列王室的后代25。她不是源自犹大的大卫皇室,而是源自马加比的哈斯摩年皇室26。这一家族从公元前166年起开始统治耶路撒冷,直到公元前63年被罗马帝国将军庞培攻陷为止。


宗教学者眼中的抹大拉


《圣玛利亚·抹大拉生平》是弗拉津的雅各更伟大的著作《黄金传奇》中的一部分。在作者去世两个世纪后,1483年,威廉·卡克斯顿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将它印刷出来,它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版的书籍之一。最先出版的是法语及拉丁语版本,后来阿伦德尔伯爵威廉说服卡克斯顿出版了从欧洲版本翻译成英语的英文版。它汇集了许多圣徒的详细生平事迹,在宗教界具有很高的地位。虽然教会的主教们不遗余力地破坏了玛利亚·抹大拉的神圣地位,但这本著作还是在中世纪的修道院和一些教堂中广为流传。

赫拉班(776-856年)是本笃会学者,曾任美茵茨大主教和富尔达修道院院长。他对于查理曼大帝时期法兰克帝国的研究备受推崇。赫拉班被誉为当时最博学的贤人。据说对于《圣经》、教义和礼拜仪式的了解,无人能出其右27。他的著作《圣徒玛利亚·抹大拉之生平》共有6卷50章,内容丰富翔实。公元4世纪,君士斯坦丁大帝成立罗马教会,取代了早期拿撒勒基督教派。该书收编了当时有关玛利亚·抹大拉的所有资料。书的开头是这样的:

最受祝福的玛利亚·抹大拉的默祷生平。她被耶稣选中,是耶稣最爱的人,理应受到最高的尊敬。

在15世纪早期,赫拉班的这部著作的修道院抄本在英国牛津大学被发现。1448年,韦恩弗利特的威廉创立了牛津大学下属的抹大拉学院。他是当时的温彻斯特大主教,并任国王亨利六世的大法官。这所学院是献给抹大拉的,它是当时最先教授科学的学院之一,至今《圣徒玛利亚·抹大拉之生平》一书还保存在学院里。

在此之前,赫拉班的著作曾被马修·帕里斯在《大编年史》中引用。(28)马修是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的修道士,他综合了从1190年以来该修道院所有修道士的作品,汇编成《大编年史》。赫拉班的著作也曾被现存于牛津大学的《教会历史文献》所引用29。

15世纪70年代,在牛津大学抹大拉学院成立后不久,白金汉公爵亨利·斯塔福德出资重建了剑桥大学的本笃会修道士教育学院,命名为白金汉学院。随后,这里也开始接纳非神职学生。后来在都铎王朝时期,由于亨利八世与罗马教会的决裂,白金汉学院落入奥德利勋爵(LordAudley)托马斯手中。他于1542年把学院奉献给玛利亚·抹大拉,并取名为圣玛利亚·抹大拉学院。但为了在读音上与牛津大学的抹大拉学院有所区别,奥德利勋爵有意把自己的姓氏加入学院的名字,决定把剑桥的抹大拉学院改为莫德林学院(Maudleyn)。这一名称沿用至今30。

从发音上讲,以前玛利亚·抹大拉的名字就有许多变体,在1438年的《马杰里·肯普传》中,她的名字是MaryMawdelyn。"玛利亚抹大拉、埃及的玛利亚、圣保罗和许多其他圣徒现在都在天堂。"这位诺福克郡的空想家的精神日记被誉为英国出版的第一本自传,因此被奥德利勋爵所熟知。尽管作者的文化层次低下,该书也因此遭到许多批评,但它真实地记录了15世纪动荡的英国一个普通平民的生活31。

除了众多的玛利亚·抹大拉教堂之外,英国在牛津和剑桥两所举世闻名的大学中都有献给她的学院。因此毫无疑问的是,虽然罗马教会竭尽全力地抹煞玛利亚·抹大拉的存在,甚至不顾一切地诋毁她,她在英国修道士中仍然受到广泛尊敬,其中包括牛津大学和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的本笃会修道士。





第5节:教会为什么害怕抹大拉





在法国的情况也是如此。赫拉班是一名本笃会修道士,而意大利学者弗拉津的雅各是一名多明我会修道士。甚至在更早之前的1129年,当法国西多会修道士克勒福的伯纳德在特鲁瓦会议上正式承认圣殿骑士团时,他就提出圣殿骑士团的誓言是向玛利亚·抹大拉效忠。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世(1461-83)坚持玛利亚·抹大拉拥有法兰西王室血统。在法国大革命后不久,多明我会修士拉克戴尔就写出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著作《圣徒玛利亚·抹大拉》32。

在此,我们不禁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些修道士学者要反对罗马教会的做法?为什么他们以如此巨大的热情崇拜玛利亚·抹大拉?答案非常简单:这些修道士都是学者,虽然表面上要遵守教会的规定,但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历史文献的真实记载。而主教们只关心教规,既然是他们自己制定的教规,历史文献对他们就不再重要了。事实上,当教皇格列高利十五世于1662年成立传信部时,教会已经开始强迫信徒遵守教规了。他成立了枢机主教传道团,目的是强迫人们顺从教会的意图。从这种意义上说,教会不仅使用了"宣传(Propaganda)"这个方法,而且从拉丁文表示植物繁殖一词中创造了这个词。它的词根为Propagare,意思是繁殖:无性繁殖或者来自母体的相以的样本。


教会为什么害怕抹大拉?


在这些众说纷纭的理论中,玛利亚·抹大拉本身到底处于什么位置?她对耶稣的生活和使命真的如此重要吗?抑或她只是个次要角色?

从福音书中我们得知,玛利亚·抹大拉经常陪伴在耶稣左右,并是他的资助人。她两次用甘松油为耶稣施涂油礼,而且和耶稣的母亲及姐妹关系密切。在耶稣受难时,她一直支持着她们,并和她们一起来到耶稣的坟墓旁。在耶稣复活后,她是第一个和他说话的人。

这些事实没有引起任何争议。事实上,抹大拉对耶稣及其家人的忠诚远远超过了圣彼得和其他摇摆不定的门徒。当然,她是个女人,但这并不足以解释在她死后教会对她进行的攻击。耶稣的母亲也是位女性,但她受到了教会的尊重。显然,玛利亚·抹大拉的遭遇并不仅仅因为她是女性这么简单,她肯定留下了一些什么能让主教们恐惧得发抖。

读过丹·布朗的畅销书《达·芬奇密码》的人都知道,他的小说揭示了玛利亚·抹大拉不仅是被耶稣所爱的陪伴者,还是他的妻子。而且他们育有一个孩子,血脉一直延续下来。这个秘密被一个由忠实的成员组成的秘密组织守卫了两千年,一直到今天。

几年前,我曾在拙著《圣杯的血统》中介绍并讨论了耶稣的婚姻以及后代的问题33,但我并没有提到教会是不知道这个秘密的。从逻辑上说,《达·芬奇密码》里的这个观点是无法成立的。当然,那只不过是一本小说,而不是历史事实。如果主教们不知道玛利亚·抹大拉曾和耶稣结婚生子,他们就用不着这样煞费苦心地诋毁她。她就会像基督教历史中其他人物一样处于重要但非主要的地位。

是的,的确一直有秘密团体在守卫抹大拉留下的痕迹,但这并非秘密。玛利亚·抹大拉对教会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主教们知道,牧师们知道,圣殿骑士团等组织知道,很多普通民众也知道。要了解抹大拉的真相,并不需要通过阴谋者的记录或者秘密团体的档案。她的故事早就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只要看看《新约·福音书》,我们就能对她有足够清楚的了解。





第二章


抹大拉所受的迫害


教会终将消亡


1964年,教皇保罗六世同意一位著名梵蒂冈神职人员辞职,使他不用再遵守耶稣会放弃私人财产和绝对顺从的规定。在此之前,这位神父曾在宗座圣经学院任职。在枢机主教奥古斯丁·比衣的任期内,他还曾在天主教宗座促进基督徒合一委员会中任职。他曾在牛津大学和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学习,拥有闪米特语、考古学和东方历史的博士学位。从1958年起,他就在梵蒂冈为罗马教会服务,一直陪伴在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左右。他被信徒所接受、所尊敬,为教会服务了30年。但在1964年,他突然辞去了罗马位高权重的职务,来到纽约生活,并于1999年去世。他的名字是玛拉基·马丁神父,他的辞职是由一个隐藏了1600年的教派引起的。

公元312年,当君士坦丁大帝在天空中看见十字架的神迹,决定把基督教改变成具有罗马人特征的混血宗教起,罗马教会就一直面对一个两难抉择: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又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卷入极力和政治的世俗斗争?它的目的到底是解救灵魂,还是统治西方世界?从一开始,教会内部就存在分歧。因此,从罗马教会成立的那天起,内部斗争也就开始了。

1958年,马丁神父开始在梵蒂冈任职。威尼斯枢机主教和大主教安吉洛·兰卡利成为罗马教会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在庇护十二世去世后,人们期待约翰二十三世成为一个过渡期的教皇,但他很快就成为真正的改革者。他扩大了枢机主教神学院的规模,并使之国际化。他召集了历史上第一次罗马教区主教会议,修改了教会法规。他还召集了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提出教会改革的口号。约翰二十三世是一位自由主义者和解放者。他做出的彻底改变意义深远,甚至可以和君士坦丁大帝创立罗马教会相媲美。然而这些举措也使教会内部的分岐浮上水面,而且是从最高极力机关开始。作为教皇,他就代表教会。他传达的信息准确清晰。他只对为灵魂服务感兴趣,而不是世俗权势。





第6节:教会终将消亡




这对许多人来说是值得高兴的消息,但在给予人们更多自由的同时,教皇的措施也破坏了教会的绝对权威和它长期遵循的教规。普通的天主教徒以及一些神父放弃了他们的某些信仰,例如原罪和邪恶。神父们想结婚,女性想成为传教士,主教们想成为地区教皇,人们想拥有控制生育和离婚的权利。同时,作为罗马教区的主教,约翰经常访问他的教区,参观医院、监狱和学校,做其他教皇从没做过的事。当然他很受民众欢迎,但并不受教会权力阶层的欢迎。因为在他的改革下,这些人迅速失去了权力。

教皇约翰二十三世于1963年逝世。许多人为此极度悲伤,但有些人松了一口气。然而太迟了,改变已成定局,罗马教会再也无法恢复成以前的模样。它的极权已被打破。当米兰地区的大主教乔瓦尼·蒙蒂尼接任成为教皇保罗六世时,他说"恶魔已经进入教会,祭坛周围笼罩着烟雾"。他尽了最大努力,但还是无法阻止来自民众和神父们要求继续改革的冲击。

正是在这时,在梵蒂冈内部见证了这一变迁的玛拉基·马丁神父决定切断和教会的联系。他在梵蒂冈服务的时间是从1958年到1964年,他见证了宗教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马丁在这一事件中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亲自参与了变迁中的风云变幻。他知道必须有人为子孙后代记录下这一不朽的时代,而他正是最合适的人选。但他如果继续在梵蒂冈任职就无法以客观的看法进行叙述。因此,他于1964年辞职成为一名作家。他的著作清楚地展示了教会创立初期到现在的内幕以及教会领导人的功过。而且他宣布,在权衡了所有可能性和结果之后,他认为教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最终必将消亡。


耶稣的后代


在透彻地叙述教会历史时,马丁非常清楚地说明教会中的统治阶层拥有一个信息网,在获得信息方面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只要是和教会相关的事对他们来说都不是秘密。相反,他们对于内部秘密往往秘而不宣,除非是教义的需要。马丁神父在书中解密了一个希腊词,它在罗马教会创立之前就出现在皇室的记录中。这个词就是"Desposyni"。

自从被发现起,这个词就一直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但大多数人不清楚它的含意,就算研究了相关资料也是一头雾水。Desposyni在基督教早期是一个极其神圣的词,在此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也是如此。它的意思是"主的后嗣"。马丁神父是这样解释的:这个词专指耶稣的"血亲"。他进一步说明:只有从耶稣母亲一方传承下来的后代才有资格被称为Desposyni1。

福音书中指出耶稣出自犹大家族,拥有大卫王的王室血统。大卫王在公元前1000年时统治着耶路撒冷。《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从男方血缘列出了耶稣的家谱,直到耶稣父亲约瑟2。《马太福音》的开头是这样的:"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接下来书中历数了耶稣的每一个祖先,直到"雅各生约瑟,就是玛利亚的丈夫。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是从玛利亚生的"。在《路加福音》中,耶稣的家谱是从后向前追溯的,一直到亚伯拉罕之前,以"以挪士是塞特的儿子,塞特是亚当的儿子,亚当是神的儿子"结束。

在《路加福音》中,耶稣被定论为"上帝的儿子"。《马太福音》中说耶稣是"大卫王的儿子",这句话不能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这是个象征性的说法,来表明耶稣的血统。然而,再往前推,《路加福音》认为耶稣和大卫王最初的祖先是亚当,他就是"上帝的儿子"。因此,根据这份清楚的族谱,并以《马太福音》中的象征意义为基础,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耶稣的确可以被称为"上帝的儿子"。我在拙著《圣约柜失落的秘密》中已经讨论过圣经各篇关于耶稣是"上帝的儿子"的记载。为了新读者的需要,我在本书的《附录I》中也加入了这些内容。而和本书密切相关的是我们对于Desposyni后代的追寻。

我们已经探讨过,Desposyni的定义是特指耶稣母亲玛利亚这方的血亲。我们发现这个词最早使用是在耶稣受难、复活并升天后。这就把这个词和"后嗣"或者"属于主的人"联系在一起了。根据《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如果耶稣是大卫王家族的后代,那么这个家族的王室血脉就到耶稣终止了,除非他有一个儿子。但在公元70年,当罗马帝国最终镇压了长达4年的犹太人起义时,显然皇帝维斯帕先仍然受到大卫王家族的困扰。这时距耶稣受难已经40年了。在2世纪巴勒斯坦编年史作家赫格西仆的作品中,我们发现维斯帕先下令"寻找大卫王的家人,在犹太人中不允许留下有王室血统的人。"3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卫王的后代在公元70年时还存在着。然而这个命令不是指大卫王的所有后代(即使罗马皇帝很有可能知道他们是谁)。它特指"家人"和"王室血统",这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范围。

Desposyni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赫格西仆同时代的历史学家爱得沙的犹非利加纳斯的著作中。他被普遍认为是基督教计年的创始者,因把耶稣门徒俄巴底亚的一系列著作翻译成拉丁文而闻名。俄巴底亚是由耶稣的兄弟犹大任命的拿撒勒教派巴比伦地区大主教。《俄巴底亚书》共有十卷,是使徒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以《使徒史》为名。然而,像很多其他重要的亲历资料一样,他的书在君士坦丁大帝于4世纪编写的《新约》中被排斥了。在《路加福音》中,俄巴底亚被称为耶稣的72门徒之一4。

犹非利加纳斯的著作中还提到,在维斯帕先之前,耶稣还在世时,希律-安提帕(希律大帝的儿子)就已经下令毁掉所有大卫王王室的族谱。但犹非利加纳斯进一步指出"一些人秘密保留了记录…并且为保留下他们王室出身的记忆而感到自豪。这些人中就有Desposyni,他们是主的家人。"5





第7节:许多经卷没有入选




在维斯帕先之后继任的是他的儿子提图斯,随后提图斯的弟弟多米田于公元81年继位。多米田比他父亲更痛恨基督徒,他对于基督徒的迫害极其残忍,和处决了圣彼得以及圣保罗的尼禄皇帝一样冷酷无情。据罗马编年史记载,尼禄最喜爱的酷刑就是把基督徒绑在他宫殿花园的树桩上,在晚上把他们像火炬一样点燃。正是在多米田统治时期,《启示录》的作者圣约翰被流放到希腊的拔摩岛。

赫格西仆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多米田下令处决所有Desposyni。虽然许多人被抓,还是有一些人被释放了,并且"在释放后,他们成为教会的领袖,因为他们不仅拥有约柜,还是主的家人。"8圣约翰在拔摩岛所著的《启示录》中证实了这一点。在提到对Desposyni的迫害时,他描述了一个戴着索菲娅皇冠的女人逃到荒野躲避代表罗马皇帝的龙的追捕:龙去与她其余的儿女争战。这儿女就是那守神诫命,为耶稣作见证的。"9

在那个时代的基督教传统中,信徒认为玛利亚·抹大拉是索菲娅(希腊智慧女神)的化身。《启示录》描述索菲娅戴着由12颗星组成的皇冠。抹大拉在公元44年开始逃亡。当时圣彼得被抓,耶路撒冷国王希律-阿格里帕一世已经处决了使徒雅各·半尼其(《使徒行传》)。国王的谋士宣布基督教是破坏性的,会推翻犹太教的权力。但不久后希律-阿格里帕就被人毒死。10

由于害怕被报复(和暗杀事件有牵连),当时其他使徒都从朱迪亚逃走了。彼得和奋锐党的西蒙逃脱了,但达太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被卡尔基斯(在叙利亚)王希律在约旦河边抓住,并就地处决。玛利亚·抹大拉向年轻的希律-阿格里帕二世求助(当时他只有17岁,曾经是圣保罗的学生)。他及时安排她逃到希律王在高卢(法国)的土地上去,希律-亚基老(希律-安提帕的兄弟)于公元39年被流放于此。希律王的土地在里昂附近的维埃纳,马赛以北。弗拉维斯·约瑟夫斯的著作就是在这件事发生后不久写成的,里面记载罗马人把希律-亚基老流放到了这里。那时他的侄子希律-阿格里帕一世刚刚继位。11加图10《抹大拉和马赛主教》

由此可见,这些历史事件都正好和赫拉班笔下的玛利亚·抹大拉的生平联系起来了。但是现在,我们要研究一下圣约翰在拔摩岛所著的《Apocalypse》。这个词是希腊语,意思是"启示"。因此,它在《新约》中被称为《启示录》。


《启示录》中的抹大拉


公元397年,在决定《新约》正典的迦太基大公会议上,许多经卷没有入选。圣约翰的《启示录》逃避了严格审查的确是一件奇事。教会一直竭尽全力让人们远离《启示录》,甚至说它是不祥和毁灭的险恶之书。在传信会1662年的集会上,传道总会甚至宣传说连Apocalypse这个词本身都是灾难的象征。然而事实上,圣约翰的著作(某些方面的确很深奥)完全符合书名所传递的信息。它的确是一种"启示"。

要理解圣约翰在书中描述的抹大拉的逃亡过程,就要先弄清上一节中提到的"龙去与她其余的儿女争战。这儿女就是那守神诫命,为耶稣作见证的"。他还提到她在逃亡时已经怀孕:"她怀了孕,在生产的艰难中疼痛呼叫"。12

神学家一直声称《启示录》中的这段描写是指耶稣的母亲玛利亚(而不是指抹大拉)。而正统教会对此的回应是这不可能是指耶稣的母亲,因为她从没感受到"生产的痛苦"。《创世记》指出分娩和生产的痛苦是上帝对夏娃的惩罚。因此,主教们坚持《启示录》中的女性"一定是个罪人"。怀孕的抹大拉逃亡的场景被17世纪的意大利画家乔凡尼·兰佛郎科等画家以寓言形式描绘出来。

在中世纪的法兰西和佛兰德斯,玛利亚·抹大拉被称为NotreDamedeLumière(我们的光之女神),这说明她就是智慧女神索菲娅的化身。而且在早期和中世纪的绘画中,她常拥有由12颗星组成的索菲娅特有的光环,和圣约翰在《启示录》中提到的一样。最好的例子就是列日附近的韦尔维耶现存的著名黑圣母像。

耶稣的母亲通常被称为"白圣母",但抹大拉有一类特殊的肖像被称为"黑圣母"。有些雕像是纯黑的,有些只有脸、手和脚是黑的。这不是某些传教士辩称的变色问题。雕像中的母子也完全不具备黑种人的特征,他们只不过是黑色的。有些雕像的装扮很普通,有些雕像却身着王室服饰。从这一点来说,塞纳河畔的纽利有一座雕像让人极度震惊。她戴着金色的王冠,拿着金色的权杖,穿着红黑的长袍,上面装饰着貂皮和百合花饰,这一切都表明她和法国王室血统有密切关系。加图6《巴黎的黑圣母像》

黑圣母崇拜始于公元44年,是从普罗旺斯郎格多克地区的费利埃开始的。到16世纪,法国共发现了近200件类似的肖像。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发现了450多件。

黑圣母和孩子的形象一直让教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尤其是保存在欧洲著名教堂和圣地里的作品。一些作品被涂上了白色,另一些被收藏起来远离公众的视线。她之所以是黑色的,是因为智慧女神索菲娅是黑色的,她存在于创造天地之前的混沌世界的黑暗中。三世纪的基督教文章《混沌初始》中曾说明过这一点13。索菲娅是圣灵的化身,《创世记》中记载"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在"渊面黑暗"时为世界带来光明。

早期基督教神父亚历山大的奥利金(公元185-254)认为玛利亚·抹大拉就是《旧约·雅歌》14中所说的皇室新娘。她说:"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虽然黑,却是秀美"(《雅歌》)。直到中世纪,这一说法还被广泛接受,并且12世纪克勒福的圣伯纳德在著作《雅歌布道》中也曾提到这一观点。在他的第57篇布道中,他暗指玛利亚·抹大拉是"基督的新娘"。15





第8节:君士坦丁从中渔利





《雅歌》是一个无助的新娘和她的国王丈夫之间的情诗。在他们一来一往的对话中,这位新娘被称为书拉密,这也是她和抹大拉的一个相似之处。书拉密来自叙利亚的边境城镇索拉姆16,而我们都知道抹大拉的父亲叙罗也来自叙利亚。

《雅歌》讲述了所罗门王和他的兄弟亚多尼雅争夺书拉密的故事,《列王纪上》也讲述了这个故事。这次争夺使亚多尼雅丧生。《旧约》中的这些细节描写对于理解耶稣和玛利亚·抹大拉的婚姻关系极其重要。

主教们最先把玛利亚·抹大拉看成妓女是因为她和索菲娅的关系,而不是依据《圣经》的记载。对罗马人来说,只要是和希腊有关的就是淫荡的。罗马帝国接过了亚历山大大帝的统治,他们尤其热衷于诽谤希腊灿烂的文明。因此,他们给希腊女神例如索菲娅和阿芙罗狄蒂起了一个共同的绰号Porne,它的意思是"娼妓"。如果玛利亚·抹大拉代表索菲娅,那么她必定也是Porne!17

在提到罗马帝国时,圣约翰在《启示录》中使用了文学化的比喻"一条七头大红龙,七头上戴着七个冠冕"18。罗马人不仅在军旗上用红龙作标志,罗马本身也被称为"七王之城"。从公元前753年到公元前509年,在共和政体之前,统治罗马的七个王分别是罗穆卢斯、努马·庞皮利乌斯、图利乌斯·奥斯蒂吕斯、安库斯·玛尔提乌斯、卢修斯·塔克文·布里斯库、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塔克文·苏佩布。19

【1世纪罗马军旗】

玛拉基·马丁神父在关于梵蒂冈的著作中解释得非常清楚,只有耶稣母亲这一系的后代才能被称为Desposyni。他讲述了公元318年发生的一个特殊事件(也被当时的历史学家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记录下来)。当时曾有一个Desposyni代表团来到罗马。主教西尔维斯特在君士坦丁大帝新赠给教会的拉特兰宫接见了他们。

他们主要的发言人约西称教会的中心理应在耶路撒冷,而不是罗马。耶路撒冷的主教应该是一个真正的Desposyni,而其他大教区的主教,例如亚历山大、安提俄克和以弗所的主教应该是他们的亲戚。他们宣称亚历山大的克雷芒主教曾说过耶稣的兄弟雅各(被任命的耶路撒冷地区拿撒勒教派主教)是"神圣教会的主人,是主教中的主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的犹太人基督教派远比以圣彼得为中心创立的罗马分支更权威。圣彼得只是主的一个使徒,而不是他的家人。

他们的要求落空了,这是必然的。西尔维斯特主教(名义上的第一任教皇)根本无权取消皇帝的命令。他说,耶稣的教义已经被取代,现在的教义应该服从皇帝的要求。他告诉这些人拯救世人的力量已经不在耶稣身上,而在君士坦丁大帝身上。20

从公元前44年第一任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起,罗马皇帝都被奉为现世的神。他们被人们当作神祗,也自认为是神。在此基础上,君士坦丁大帝更宣称自己是救世主。

在西尔威斯特主教和Desposyni代表团会面后,君士坦丁大帝认为他需要制订一个策略让自己凌驾于耶稣的血亲之上。而且,他还需要让自己变得比耶稣更伟大。

君士坦丁把早期基督教的一些特点和太阳神崇拜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混血宗教,这就是罗马教会。但耶稣的形象给他带来了很大问题,因为早期基督教在4世纪的罗马帝国中还有众多信徒。君士坦丁知道必须采取措施,于是他在公元325年的尼西亚大公会议上开始行动。基督教徒一直在期待救世主的再次回归,因此君士坦丁找到了一个办法来满足、甚至超越这一想法。

在朱迪亚,耶稣反抗罗马统治的任务失败了,因为犹太人内部的宗派斗争非常激烈。虽然拿撒勒教派和艾赛尼派教徒支持他,但希伯来派系并不支持他,尤其是耶路撒冷圣殿的祭司和古犹太最高评议会的长者们。他们满足于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占据高位,而且他们强烈反对耶稣让非犹太人信仰犹太人的上帝。结果,在一世纪之后,基督教几乎得不到正统犹太教的支持,受尽罗马统治者的迫害。君士坦丁从中渔利,他宣称由于耶稣的无能,基督徒现在被置于弱势地位。然后他散布了一个新的观点:也许耶稣根本不是真正的救世主。

这一观点被进一步引申为:既然是罗马帝国的皇帝(而非耶稣)给了罗马帝国内的基督徒自由,那么他们真正的救世主不应该是耶稣,而应该是君士坦丁!当然,他知道圣保罗把耶稣当作上帝的儿子来崇拜,但他不容许这一观念持续下去。耶稣和上帝必须被融合,这样儿子和父亲才会被视为一体。于是,在尼西亚(现土耳其的伊兹尼克)大公会议上,上帝被正式定义为三位一体:由三个同等并永远共存的部分组成的神--圣父、圣子和圣灵。

在尼西亚大公会议上,有些主教对此持反对意见。早期基督教的神学家认为耶稣就是上帝之子,上帝让他以肉身形式出现在世界上,但他并不是上帝。然而他们的反对软弱无力,宣扬三位一体的《尼西亚信经》成为改革过的新基督教的信仰基础。因此,上帝既是圣父又是圣子,耶稣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个神,而不是凡人。从这一刻开始,君士坦丁就成了救世主。他不是救世主的第二次回归,他是首次降临的救世主。从万物伊始,这个权利就为他而保留。


耶稣的兄弟姐妹


虽然耶稣的兄弟姐妹在现代《圣经》教义中很少被提及,但他们的确存在于《新约》中,尤其是耶稣的哥哥雅各。耶稣的兄弟姐妹给教会出了一道难题,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Desposyni。他们在梵蒂冈的档案中是这样定义的:只有耶稣母亲一方的血亲才有资格被称为Desposyni。





第9节:发现耶稣家族的坟墓




这一定义长期困扰着教会,而他们又无法回避,因为它意味着两个可能性:

1)如果耶稣是圣母玛利亚的独子,那么Desposyni就意味着他本人有后代留存下来。

2)如果圣母玛利亚的确有后代,但不是耶稣的子孙,那么圣母玛利亚就不只有耶稣一个孩子。

教会无论承认哪一种可能性都无法自圆其说。如果承认所有Desposyni都是耶稣的后代,那么天主教所信奉的他一直保持独身的说法就成了一个笑话。然而,在公元692年教皇查士丁尼二世主持召开的特鲁洛大公会议上,教会宣布圣母玛利亚是处女生子,而且她一生都是处女。会议的正典和注释精确的说法是这样的:天主教会一直认为圣母玛利亚是处女生子,是上帝使她处女受孕。圣母玛利亚终身都是处女,甚至在她生下肉身的圣子之后。

如果可以做出选择,教会肯定会取消特鲁洛会议的决议,因为福音书中很清楚地说明玛利亚不止耶稣一个孩子。

一些坚持处女学说的辩护者声称也许福音书中提到的耶稣的兄弟姐妹是指他的堂兄弟姐妹,或者他们是约瑟夫和另一个女人所生的孩子。但《新约》说得非常清楚,排除了这两种可能性。《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说明耶稣是玛利亚的"第一个"孩子。而且《新约》中没有提到他是她惟一的孩子。

《马太福音》说明耶稣有几个弟弟,名字分别是雅各、约西、西门和犹大。他们的名字在《马可福音》中也被提到过。在《新约》的使徒书信集中,圣保罗明确提到他在耶路撒冷和"雅各,主的弟弟"(《迦拉太书》)会面。其他地方也提到雅各作为拿撒勒基督教派的领导人主持了著名的耶路撒冷割礼之争(《迦拉太书》以及《使徒行传》)。而在历史学家弗拉维斯·约瑟夫斯1世纪的著作中也提到"雅各是耶稣,也就是救世主的弟弟"。21

这一条记载还让我们看到了在《圣经》之外,同时代的人是怎样描述耶稣的。另外,在《犹太古史》中,约瑟夫斯也提到耶稣就是"救世主"。22而他被犹太总督彼拉多判决死刑一事也被记载在《罗马帝国编年史》中。罗马人把耶稣的使命描述成一次"可耻的阴谋"。23

除了耶稣的弟弟外,《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也提到了他的妹妹。在伊皮法纽24的著作《帕那里昂》和《安可拉图斯》中,她们的名字是玛利亚、莎乐美和乔安娜。在《雅各的原始福音》25、《腓力福音》26和教会的《使徒宪典》中,耶稣的妹妹们也被提及。在《新约·福音书》中,她们和玛利亚·抹大拉一起出现在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和坟墓旁。例如,玛利亚和莎乐美出现在《马可福音》中,而乔安娜和玛利亚出现在《路加福音》中,玛利亚再次出现在《马太福音》中。(莎乐美也被称为莎拉,或者莎拉-莎乐美。莎拉这个名字非常尊贵,意思是"公主"。)

一些神学家声称耶稣的弟弟妹妹也许是约瑟和另一个女人所生的孩子,这只能说明他们对福音书研究得不够透彻,或者他们以为别人都没有读过福音书。事实上,福音书中说明得非常清楚,圣母玛利亚也是雅各、约西和莎乐美的母亲。耶稣的弟弟妹妹的名字在福音书中反复出现,只不过是要表现耶稣在受难过程中的身体状况。在受难之前,圣母玛利亚被称为"耶稣的母亲"(见《约翰福音》)。但到人们认为耶稣死亡时,对她的称呼也变了。在十字架旁时,她被称作"雅各和约西的母亲"(见《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而在坟墓旁时,她被称为"雅各和莎乐美的母亲"。(见《马可福音》)。最后,当耶稣复活又出现后,圣母玛利亚又恢复了以前的称呼"耶稣的母亲"。(《使徒行传》)

在二世纪中期,新的神学性质的基督教开始形成,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爱任纽、克雷芒和其他现在被归为教会作家的学者。在此期间,圣母玛利亚是处女这一观念开始形成,并且在公元383年圣哲罗姆为罗马新教会创作《圣母玛利亚的永久童贞》时被确定下来。在此之前,在任何一篇福音书中都没有提到玛利亚是个处女。早期的希腊语和亚拉姆语记载(现在的《新约》就是由此翻译而来)只提到玛利亚是名"年轻女子",使用的是闪族语"Almah"。而闪族语中代表处女的词是"Bethulah",该词从未被用在玛利亚身上。27在拉丁版本的《圣经》中,"Almah"被译成了"Virgo",它的意思是"姑娘"。如果要特指现代意义上的处女,这个拉丁词后面必须带上一个形容词"Intacta",也就是"VirgoIntacta",意思是"保持童贞的姑娘"。28圣母玛利亚是处女这一理论是早期罗马教会编造的,在《梵蒂冈抄本》的早期福音书中根本找不到支持它的证据。


我们发现了耶稣家族的坟墓吗?


在耶路撒冷发现了一个属于耶稣的弟弟雅各的刻有名字的骨罐,它在过去几年中引起了各界争论,也有人写了许多评论。《圣经考古评论》2002年11月至12月的期刊上公开了这一考古发现。这个骨罐上面用亚拉姆语刻下了名字'Ya'akovbarYohosefakhuidiYeshua',意思是"雅各,约瑟的儿子,耶稣的弟弟"。

这个骨罐是不是真品?这个问题到现在还在争论不休,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在争论过程中有一个观念肯定是错误的,他们认为这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提到了"耶稣"这个名字的1世纪人工制品。

上世纪80年代,在耶路撒冷东坦皮奥特挖掘的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个1世纪的家庭墓地。他们把发掘出来的骨罐放进罗梅玛的博物馆中保存。以色列古物局考古学及人类学主任后来评论这一发现"真正令人震惊"。





第10节:什么是葡萄树果实





这些骨罐上分别刻着以下文字:

耶稣,约瑟的儿子

玛利亚

约瑟

犹大(耶稣一个弟弟的名字)

玛利亚(耶稣一个妹妹的名字)

这个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的家庭墓地被称为基督教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1996年3月31日,这一消息冲击了英国报业。《星期日泰晤士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篇幅相当长的特别报道,题目为"我们不敢说出名字的坟墓"。

在1996年4月7日,复活节的星期日,当英国最高级的巴思爵士琼·贝克维尔主持了BBC电视台的特别报道《众说纷纭的尸骨》时,公众的兴奋被进一步激发了。在现场拍摄了存放骨罐的地穴后,琼·贝克维尔宣称,"我们的发现将使关于复活的争论重新开始",但结果并不是这样。教会严厉指责BBC让人们关注耶稣的弟弟妹妹,而且抗议骨罐上的刻字把耶稣说成"约瑟的儿子"(他们认为应该是"玛利亚的儿子"或者"上帝的儿子")。由于有耶稣升天这一信条,他们还认为耶稣根本不应该有一个骨罐。

这个墓地是否真的属于救世主耶稣和他的家人并不重要,这很有可能不是事实,而这种事情很可能永远没有定论。在1996年发生的事情的重点是,直到今天,教会仍然掩耳盗铃地不愿让人们讨论任何关于耶稣弟妹的事情。有趣的是,那一周的《电视周刊》导视成为收藏家竞相收藏的最珍贵的藏品,这是这本杂志自1923年创刊以来绝无仅有的。


第三章现有文献及作品中隐藏的抹大拉信息


什么是"葡萄树的果实"?


和玛利亚·抹大拉有关的隐喻作品如今受到了极大关注,这也是丹·布朗所著的《达·芬奇密码》产生的连锁效应。在本书中,我们将会分析小说中提到的一些画作,但现在我们先从总体来了解一下隐喻艺术,再详细说明玛利亚·抹大拉的相关作品。

根据语源学词典,"寓言(Allegory)"一词来自于两个希腊语单词"Allos(其他的)"和"Agoria(大声说出)"。寓言是一种比喻性的描述,是为了传达某个潜在的含意,是表面意义之外的含意,有时很难理解。寓言可以通过文字或者绘画来表达,表面上是浅显的故事或者图案,但包含着道德或社会含意。

在《诗篇》80中,以色列的主权被描述成一棵成长的葡萄树。这是一个纯粹的比喻,会立刻和视觉形象联系起来。因此,连绵不绝的葡萄树常被艺术家用来代表生命、成长和繁衍的过程。例如《以西结书》中说,"你的母亲先前如葡萄树,极其茂盛,栽于水旁。因为水多,就多结果子,满生枝子。"

在此前的《旧约·创世记》中,多处提到了葡萄园和直系子孙,里面再三说道"结出许多果实,繁衍下去"。《出埃及记》中说,"以色列人生养众鑫,并且繁茂"。在提及大卫王之父耶西时,《以赛亚书》中说,"从耶西的本必发一条,从他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在此之前,在《以赛亚书》中,以色列和犹大家族所出的大卫王一脉被描述成主"所喜爱的树"。最后,在《约翰福音》中,耶稣声明:"我是真葡萄树"。

葡萄树这一比喻还被用于极度神秘的圣杯传说中。在13世纪巴伐利亚骑士沃夫兰·冯·艾森巴赫所写的《帕西发尔》传奇文学中,据说圣杯女王"拥有世界上一切完美,不仅有根,还有分枝。这就是人们所指的圣杯。"

葡萄树的果实是葡萄,葡萄又能酿出红酒。圣餐中的红酒永远象征着救世主的血,就这一意义来说圣杯不仅代表一只杯子,还代表一棵葡萄树。古老的圣杯弥撒在今天的教堂中仍在进行。今天的圣餐仪式和古老的圣杯弥撒完全一致。因此,在某些隐喻画中,耶稣的身边常常有一个葡萄酒榨1。然而,我们必然会联想到在中世纪普罗旺斯的一些关于圣杯的隐喻画和上面的水印,画面上常常有一个装着几串葡萄的杯子或者花瓶,这些都代表葡萄树的果实和种子。有些画上还有玛利亚·抹大拉名字的首字母"MM"的水印2。正是由于这种隐喻,玛利亚·抹大拉被人们奉为种葡萄树和酿葡萄酒的人的保护女神3。

根据造纸业的历史记录,普罗旺斯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造纸业的中心4。以色列人借鉴了埃及纸莎草纸的基本概念,发明了用棉花造纸的方法。在1世纪朱迪亚沦陷后,一些以色列人逃亡到普罗旺斯,在这里发展起造纸业。世界上第一个水印出现在1282年的普罗旺斯。1912年,造纸业权威哈罗德·贝利写道:这些普罗旺斯的水印就像"思想的化石,里面蕴含着神圣的渴望和传统…它们是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不仅代表了欧洲人思想的进步,还代表了过去的许多隐秘。只要掌握密码,就能看懂它们的含意。"5


【13世纪普罗旺斯的圣杯水印】


从这一点看来,这些和圣杯有关的水印以及"MM"水印都是从最早的源头而来,是一个秘密团体的杰作。这些水印仅仅在一百年前才在中世纪的法国圣经中被发现,它们组成了自己的隐喻。表面上,这些圣经和那个时代为教堂印刷的圣经没有区别。但实际上,秘密已经深埋在一页页的纸张中,瞒过了教会当权者和宗教裁判所的修道士们。它们是不容于教会的玛利亚·抹大拉和圣杯的真正遗存。


象征圣婚和生育的符号


虽然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对葡萄酒进行了说明,"这是我立约的血…"(《马可福音》),但早期基督教神父对此有一个更准确的看法。圣瓦伦丁和马库斯(公元150年)等学者认为红酒象征着耶稣母亲一方的后代,而不是指他自己的血。他们坚持认为红酒只象征着女性特征,因为它和智慧(索菲娅)、优雅(查莉丝)以及思想(伊皮诺娅)有关,而这些词在希腊语中都是女性词汇6。从这一点上考虑,包含着葡萄酒(救世主的血)的圣杯其实代表着子宫,也就是神圣的容器,1587年关于圣母玛利亚的《劳勒笃祷文》7肯定了这一点。因此,在天主教的圣餐仪式之前,原始的圣杯和葡萄酒仪式是象征着母性和生殖的圣餐仪式。







第11节:抹大拉绘画中的寓意




女性永恒的圣杯象征被设计成V字形(一个容器),公元前3500年的圣殿就把这一符号和母亲女神的子宫联系起来了8。圣杯之所以和容器联系起来,是因为据说它盛载了神圣的"王室血液"。古代神话中的巨爵和大壶都是盛宝的器物,人们认为救世主的遗存也是象征性地装在一只杯子里。然而,正是玛利亚·抹大拉的圣杯盛载了Desposyni的血脉。正是她成为了被宗教法庭残酷对待的行呤诗人口中传唱的"伟大女性",他们把她称为"世界的圣杯"。9

颠倒的男性象征(一个倒转的V)代表剑刃或者角。它通常被描述成一把剑,但是它在寓言神话中最有力的象征是独角兽。在《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诗句"你却高举了我的角,如独角兽的角"。

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符号点对点地摆放在一起,把女性符号置于男性符号之上,就得出了这样的一个标记"X"。这个两性结合的符号在很早以前就被用于代表洞房的神圣和谐。它是神圣的十字架符号的起源,在耶稣时代之前很久就是浸礼的标志。《死海古卷》已经证实,它被画在为耶路撒冷叹息哀哭的人的前额上(《以西结书》),在宗教团体中它是最高等级的标志。

由于受到罗马人的影响,一个新的十字架诞生了,圣彼得创造的教会使用的是垂直的拉丁十字架,横木的位置偏高。在那时,早期的十字架成为罗马人眼中异端的标志。因此,这种所谓异端的符号流传到今天就成了肉欲和恶魔的象征。青少年不宜的影片被划为X级片。而且这一观念已经被灌输进了学校,教师都用"X"来表示"错误"。

虽然圣彼得在公元64年受难时的十字架已经成为垂直的拉丁十字架,但早期X十字架随着圣彼得的弟弟安得烈的事迹保留下来,这种X十字架被称为圣安得烈十字。圣安得烈在黑海附近的佩特雷被处决。在塞西亚人西迁到爱尔兰和英国最北部之前,圣安得烈就在佩特雷为他们传道。结果,圣安得烈成为苏格兰的保护神,而他的十字架也成为苏格兰人尊崇的圣安得烈十字。苏格兰(和英格兰不同)在当时并不是罗马的领地,因此主教们对于这里再现古代象征图案非常不高兴,他们想出了一种自圆其说的办法,声称圣安得烈肯定是在X形十字架上受难的。

我们必须研究一下宗教裁判所时代的宗教艺术品,尤其是从1252年起,教皇授权他们拷打、秘密审判和用火烧死所谓异端的时代。虽然X被认为是异教的符号,许多绘画中还是聪明地使用了它。在波提切利的《圣母子》中,一个天使的胸口绑了一根X形的红丝带;在他的另一幅作品《读书的圣母子》中,圣母玛利亚的紧身胸衣上也有一个红色的X;在安吉利科教士的《不要拥抱我》的耶稣复活画面中,玛利亚·抹大拉前面的草地上有三个杂乱的红色X标记。

V形符号的变体在纹章中是以锯齿形式出现的。这些圣杯的象征是排列成一行的连续不断的V形或者杯子的形状,这就形成了圆齿状边缘的图案。圆齿状代表王室的后代,画家们用这种图案表示直系子孙。在所有关于玛利亚·抹大拉的母性和圣杯的绘画中,最明显的就是卡拉瓦乔的杰作《玛利亚·抹大拉》。这幅肖像画是意大利王子潘菲利的藏品。它完成于1595年,正在沉思的抹大拉还是一头标志性的长长的红发。她做了一个哺乳的姿势,突出了她怀孕的体形。就在她裙子的前方有一个贝壳形的杯子,让整幅画的寓意更加完整。这幅图上的圆齿状扇形边是象征着圣杯的后代。

扇形标记一直都和爱之女神以及海中生育女神相关,玛利亚·抹大拉和阿芙罗狄蒂都是如此。波提切利的名作《维纳斯的诞生》就是这一类绘画的典型作品10。在中世纪,圣杯骑士团的盔甲内也带有扇形图案。这在建造罗斯林教堂的圣卡莱尔(后来转化为"辛克莱")家族的苏格兰式盾牌中可以找到。银色的盾牌上镶着边缘为锯齿状的黑色十字架。在今天爱丁堡附近的罗斯林教堂中还有类似的石雕。圣卡莱尔(Saint-Clair)源自拉丁语SanctusClarus,意思是"神圣之光"。

【圣卡莱尔家族的锯齿状黑色十字架和银盾】


如今,圣卡莱尔的中洛锡安郡被拼作"Roslin",但是罗斯林教堂还沿袭了传统的拼法"Rosslyn"。在凯尔特人时代,这里本来被称为"RossLynn",意为有一条"瀑布"(Lynn)的"岬地"(Ross)。但和穿过格拉斯通伯里的南北玫瑰线毫无关系,因此《达·芬奇密码》中的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罗斯林和格拉斯通伯里经度不同,因此不可能在同一条经线上。


抹大拉绘画作品中的寓意


《达·芬奇密码》一书中说,列昂纳多·达·芬奇在他的壁画《最后的晚餐》中加入了玛利亚·抹大拉,让她取代了其中一位使徒。虽然这一说法极大地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但实情并非如此。绘画中的隐喻从来就不是粗糙的,或者过分隐蔽的,出自大师达·芬奇之手的作品更加不会如此。正如我们在卡拉瓦乔的作品中看到的扇形杯子一样,它虽然很深奥,但通常也很醒目。要看懂这些隐喻,你必须能认出这些符号,并理解它们的含意。符号和象征手法常被运用在绘画中表达一定的含意,就像书中的说明性文字一样。"悔过的抹大拉"中的头骨、书、镜子、珠宝和蜡烛无一不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这几乎可以称为绘画中的速记,它们都有固定的象征意义。

和抹大拉有关的隐喻还有"红蛋",在无数肖像画和其他作品中都能找到这一象征。在耶路撒冷的圣玛利亚·抹大拉俄罗斯教堂中,有一幅玛利亚·抹大拉拿着一颗红蛋站在罗马帝国皇帝台比留面前的绘画。在这幅画中,抹大拉穿着白色的修女服,这在抹大拉的绘画作品中很常见,尤其是在源自多明我会和圣芳济会的绘画中。蛋常用于早期基督教的复活节庆祝活动中。和葡萄(有时是石榴)一样,蛋也是生育和新生命的象征。





第12节:对于色情的追求





在664年英格兰惠特白的大公会议上,罗马教会的主教们第一次战胜了传统的凯尔特教,取得了教义上的首次胜利。会上主要争议的焦点是艾欧斯特节,即古老的春之女神的节日。会上决定把这个节日的风俗融入基督教的主流框架内。这样做的目的是把耶稣受难和复活与犹太教中的逾越节分开。艾欧斯特节的日期恰好和耶稣复活的日期吻合,因此是理想的替代品。

根据《旧约·利未记》中的规定,逾越节(庆祝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节日)是在尼散月(阳历的三四月间)的第十四天,即春分后的第一个满月。从尼散月的第十五天起,犹太教徒要连吃七天未经发酵的面包。11

惠特白大公会议做出决定后,基督教复活节的日期就变得更复杂了,它有可能是3月22日到4月25之间的任何一个星期日。因为按规定它是在春分后的第一个满月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教皇在664年的会议上要求复活节必须是星期日。这就意味着每年复活节的日期都不相同。最初,犹太人神圣的安息日就是如今的星期六,但罗马天主教会中融入了许多太阳崇拜的习俗,而且作为把罗马教会和早期拿撒勒派基督教分离的又一手段,主教们决定把基督教的安息日定为星期日,即太阳日(SunDay)。

尽管在北半球艾欧斯特节的日期和复活节以及逾越节很接近,但这个源于凯尔特人的节日并不是犹太人庆祝的逾越节,跟耶稣也没有任何关系。它实际上是庆祝生育的节日。然而,天主教会战胜了所有传统习俗。它成功地分离了逾越节和复活的关系,同时也破坏了古老的凯尔特传统。

因此,艾欧斯特的女神符号被纳入新的框架,复活节也成为基督教和异教的混血儿。艾欧斯特节有一个长期传统,就是在节日当天送给朋友和家人色彩鲜艳的彩蛋。这个在春天举行的活动象征着女性的生育。人们正是从艾欧斯特(Eostre)一词创造出了现代女性荷尔蒙的名字"Estrogen",即雌激素。12

玛利亚·抹大拉和红蛋的联系也正是从古老的艾欧斯特传统而来,和她的瓶子一样,红蛋也常用在她的肖像和其他绘画作品中。《启示录》把罗马的迫害描述成毁灭"她残留的种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抹大拉拿着红蛋站在台比留皇帝面前象征着:随着耶稣的复活,生命将延续下去,种子将繁衍不息。

由于抹大拉是第一个发现耶稣从坟墓里复活的人(《约翰福音》),她成为基督教复活节的象征。但由于复活节最初是西方异教女神的节日,教会必须编造出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把这个节日和福音书的教义联系起来。据说抹大拉从朱迪亚来到罗马和皇帝台比留见面。她把一个蛋送给皇帝当礼物,并且告诉他耶稣已经复活。于是台比留说这是不可能的,除非这个蛋马上变成红色。话音刚落,抹大拉手里的蛋就变成了红色。复活节的彩蛋因此成为被广为接受的传统。这个故事很迷人很浪漫,但它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抹大拉要跨越地中海行程1500英里去给皇帝送一个蛋。

在抹大拉的肖像中,她常常以一头红发或浅红色头发示人。前拉斐尔派的维多利亚时期画家,例如但丁·加百列·罗塞蒂和弗雷德里克·珊迪斯常常把火红的头发作为抹大拉的标志。这一传统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赫拉班和弗拉津的雅各的作品占据主流。虽然在1世纪时叙利亚加利利女性多为黑发,但红发象征着抹大拉与生俱来的权利,从外形上表明了她的皇族身份,

红发是某些著名贵族家族的外形特点。欧洲王室起源于高加索地区,从喀尔巴阡山脉慢慢扩张到里海。最近出土的古代木乃伊证实,他们的确是红发或者赤褐色的头发13。当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为国王、女王或者王室成员画像时,用权杖、徽章和华丽的服饰就能表现出画中人的尊贵身份,但要表现抹大拉的身份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因此,红发就是表现她贵族身份的最佳途径。

除了红色,抹大拉的头发通常还被画得非常长。在绘画、雕塑和浮雕中,常常可以看到她极长的头发完全或者部分包裹着她赤裸的身体。在2001年2月的《国家天主教报道》上,一位神学教授对此发表了一篇文章14。她认为抹大拉的赤裸和长发是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对于色情的追求,是"开拓一种画风的方式"。当然,这只能表明作者对于艺术家们这样表现抹大拉的原因一无所知。

然而在一个更权威的论断中,这位教授讨论了为什么抹大拉的事迹能够助长女性成为传教士的趋势。她在这一点上的论述非常正确,抹大拉在早期基督教的地位相当高,2世纪的教会作家希波吕托斯把她称为"使徒中的使徒"。

关于抹大拉的头发,9世纪有一篇伪作《被赐福的隐居者玛利亚·抹大拉传略》出现在意大利。它解释说抹大拉在耶稣升天后在阿拉伯沙漠隐居了30年15,因此长出了无与伦比的长发。这居然成为中世纪教会的权威解释。而且教会用同样的说法来解释马大、埃及的玛利亚和其他所谓悔过女性的故事。她们的衣服也腐朽了,只能以长发蔽体。

事实上,抹大拉的长发形象有另一个来源,就是产生了《长发公主》等加洛林王朝浪漫神话故事的文明。抹大拉的这一形象是对教会把她诬蔑成淫荡女子的明确抗议。

在《长发公主》的传说中,她把金发编成长长的发辫,王子就是顺着辫子爬到塔上来救她的。但在获得自由之前,她的长发被女巫剪去,暗示她失去了处女的贞操。长发的重要性在于就算她是全身赤裸的,也能用长发进行适当的遮蔽。虽然她在身体上或者精神上被剥夺了穿衣的权利(这其实是一种象征手法,象征抹大拉被教会迫害),但拥有长发的处女从不软弱。她保护着自己的尊严,不到适当的时候,她的身体和灵魂从不会完全裸露。这一传说的原形来自4世纪时受难的罗马圣徒阿格尼斯。由于拒绝在13岁时嫁人,她被剥光衣服严刑拷打。但是她用一头长发遮住自己的身体,阻挡捕捉者的目光。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画家朱塞佩·德·里韦拉传神地再现了这一画面。




第13节:哈米吉多顿的由来






因此,画家们常常把抹大拉描绘成以长发蔽体的形象,在乔托和波提切利的作品中,或者描绘她到达普罗旺斯的《日课书》中都是如此16。教会传统的抹大拉形象是一个轻佻的妓女,但摆脱了偏见的画家们很快为她确立了一个真实的温良的形象。这一类型中最伟大的作品现存于德国蒂芬勃朗的抹大拉教堂中,是由15世纪的勃艮第画家卢卡斯·莫泽尔所绘。画中,长发蔽体的抹大拉正和马赛教区的主教拉撒路谈话。这幅画是杰出的系列作品《抹大拉》中的一幅,该系列其他作品还包括抹大拉在贝瑟尼为耶稣涂油和她后来从海上到普罗旺斯的场景。

在欧洲的许多教堂中都有对抹大拉生平进行描述的绘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现存于阿西尼的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抹大拉礼拜堂中的壁画,这是乔托·迪邦多纳于14世纪20年代创作的。在法国的沙特尔大教堂里,绘有抹大拉肖像的彩色玻璃窗年代更早(13世纪初)。

抹大拉在艺术作品里的另一个象征是白鸽,白鸽在许多和圣杯有关的作品中都出现过。罗塞蒂的《圣杯》就是这一类作品的典型。在古代,白鸽总是和女神伊师塔、阿施塔特和阿芙罗狄蒂有关。它尤其代表女性的纯洁,而且它口中衔的月桂树枝是和平的象征。它还是一个特定的宗教象征,长期以来一直在基督教宗教画中代表圣灵17。因此,它并不单单代表抹大拉,还常用于代表圣母玛利亚和其他女圣徒。


哈米吉多顿(审判日)的由来


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在艺术作品中的隐喻是一种很有效的艺术表现形式,简洁清楚。有时艺术家们想让所有人了解隐喻的含意,有时它们只是为了给某些特定的人传达讯息。就像耶稣曾经说过的:"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马可福音》)

在波提切利的作品《圣母子》和《圣母颂》中,婴儿耶稣都抓着成熟的开口石榴,这并不是偶然的。在他的《读书的圣母子》中,耶稣拿着三枝金箭,这也不是画家的突发奇想。这三支箭是深奥的象征符号,代表秘密的炼金术士。这类象征完全不容于正统教会,但它们并不是偶然出现在画中的。绘画大师画的每一样事物都有特定的含意,无论人们是不是能马上领会。

有许多画都被命名为《寓言…》,但是大多数都是在画家死后,由于人们看不懂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又没有现成的名字,所以随便起了个"有寓意"的名字。真正的隐喻总是非常清楚地呈现在画面中,但是有时它要传达的意思以我们所受的教育无法领会。

在艺术领域中,真正的隐喻大师被公认为纽伦堡画家丢勒(1471-1528)。他最杰出也是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为1498到1511年出版的《TheApocalypseofSaintJohntheDivine》,即《新约·启示录》,所画的十五张木版画和两张扉页。我们曾经提到过希腊语的Apocalypse意为"启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揭示"。

《启示录》和圣经的其他篇章区别很大,因为它采用的并不是简单易懂的编年史叙事方式。它更像是一本幻想集,似乎圣约翰坐在剧院里,看着事情在他眼前一幕幕发生。实情也大致如此。《启示录》可以说是按年代顺序排列的《福音书》和《使徒行传》的续篇。它被夹杂在圣保罗、圣彼得的书信和其他增补资料之间,导致它的地位降低。事实上,《启示录》应该放在《使徒行传》后面,其他资料和信件不过是《新约》的附录。圣彼得和圣保罗的书信之所以取得优先位置是因为君士坦丁的罗马教会是在他们的教义基础上创立的,君士坦丁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领袖。罗马教会创立的基础早已不再是早期基督教所遵循的耶稣的教义。因此,它实际上已经是"教会教",而不是"基督教"了。

起初我们对《新约》中居然有《启示录》大惑不解,因为它遵循的是1世纪时的早期基督教教义,讲述了耶稣复活后的事迹以及玛利亚·抹大拉和他们后代的情况18。但是,罗马教会的这一行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策略。由于《启示录》晦涩难懂,他们可以在讲道坛上随意曲解它的真正含意,为己所用。当然,这只在一般信徒无法拥有自己的《圣经》时才起作用。

1947年在库姆兰发现的《死海古卷》让我们对于前福音书和福音书时代的信仰、习俗、仪式、教义、哲学体系和传统都有了更深的认识。那时的基本信仰是宇宙是由两个主要精神--光明和黑暗组成的。光明代表真理和正义,黑暗代表错误和邪恶。宇宙中这两种力量的平衡是靠天体运动来实现的。人出生时天体的位置将决定这个人心中光明和黑暗的成份各占多少。光明和黑暗的宇宙之战也因此永存于人类世界中,永存于自我和他人中。

上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控制着这两种主要力量,但对于向往光明的人来说,必须通过一条充满斗争和艰辛的长路。这两种力量对你进行最后判决的时刻就是这条路到达终点的时刻。后来,这一时刻被称为审判日。据说在这一时刻接近时,黑暗会聚集力量制造"最后的诱惑"。人类会自然地被这一诱惑吸引。想走上光明之路的人这时就会用祈求来抵抗诱惑:"让我们远离诱惑,让我们远离邪恶"。

在《启示录》中,曾预言光明和黑暗(也就是善与恶)的最后大决战会发生在哈米吉多顿,也就是在美厉多的顶点,巴勒斯坦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古战场。这里有一个军事要塞守卫着加利利山南边的耶斯列平原。

《战争手则》详细描写了将要发生在哈米吉多顿的光明力量的孩子和黑暗力量的孩子之间的这场大战。以色列各部落是一方,罗马人和其他异教徒是另一方。这将是一场暗无天日的人类战争,代表光明的以色列和代表黑暗的罗马帝国不死不休。

后来,这一古老信条的基本观点被采纳,但被罗马教会篡改了。预言中的哈米吉多顿大战从这个精确的地点移到了全世界。因为自从君士坦丁大帝把自己推到基督教领袖的地位上以后,罗马(也就是古卷中的黑暗力量)为了自己的利益篡夺了光明力量的权利。







第14节:抹大拉所受痛苦和折磨






为了让罗马教会的主教们拥有绝对权威,教会下令说明审判日还没有到来。只要遵守修改过了的罗马天主教会的规定,就能获得主教的允许进入天国。以前的巴勒斯坦山顶要塞哈米吉多顿被说成了一个有超自然力量的地方,哈米吉多顿也成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词。它暗指一切事物可怕的结局,惟一一条救赎之路就是完全顺从罗马教会的规定。这是历史上最天才的政治手段之一。直到《死海古卷》被发现之后,哈米吉多顿的真正意义才被世人所知。


抹大拉所受的痛苦和折磨


我们已经在《启示录》中看到了玛利亚·抹大拉的流放和逃亡。许多画家记录下了公元44年她从海上到普罗旺斯的历史事件。但表现她遭受痛苦和折磨的画都在哪里?表现无情的罗马帝国"向她残留的种子宣战"的画在哪里?谁画下了主的后人遭受迫害的寓言画?

1961年,法国出版商约瑟夫·福瑞特出版了一本世界上最贵的书。它只此一本,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收藏家协会,如今保存在一家瑞士银行的保险库里。在此之前,这本书曾被包裹在塑料泡沫中在全世界展出。书名叫《圣让的启示录》

这本书的一切都独一无二,它的羊皮纸书页是手工制作的,雕花的青铜封面上镶嵌着宝石。全书是书法家手工抄写,重达463磅(210公斤)。许多世界最著名的画家授权它使用他们的真品画作。约瑟夫·弗瑞特是著名的绘画作品出版商,他出版过毕加索、郁特里罗、高克多和其他画家的作品。他所做的最著名的事就是出版了但丁的《神曲》,里面有100张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木版画。

达利再次被弗瑞特选中为《圣让的启示录》作画,他创作了一系列水彩画、拚贴画、蚀刻版画以及其他形式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就是折磨和迫害,达利运用钉子作为象征,使耶稣受难这一事件存在于启示录的方方面面。达利创作出一幅无与伦比的杰作,表现教会对玛利亚·抹大拉后代的攻击。他在上世纪60年代完成了这幅作品,取名为《抹大拉的生命》(见图8)。它拥有真正的启示录风格,无所顾忌地表达出其中的隐喻。画面上的抹大拉身体残缺,罗马人的钉子残忍地钉进她的腹部。加图8《抹大拉的生命》





第四章


抹大拉的真实身份




拿撒勒教派的由来的遗产


要弄明白抹大拉和耶稣的婚姻带来的政治和社会影响,我们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宗教和政治环境。首先我们要弄清他们举行婚礼时的细节,才能用这些细微的事实证明他们的确是夫妻。我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如果清晨我们走出家门,发现草是湿的、路很泥泞、树叶在滴水、地上有纵横的小水沟,我们就可以肯定昨晚下过雨了。就算没有记录来证明,我们也知道这也是事实。

在福音书时代结束后不久,犹太人起义之后,弗拉维斯·约瑟夫斯(生于公元37年)在70年代的著作中提到当时的犹太人分成了许多小的教派。其中三个最主要的教派分别是法利赛、撒都该和艾赛尼1。它们的教规有很大区别,约瑟夫斯解释道艾赛尼教派的"影响力比其他教派都大"。法利赛和撒都该教派严格地遵守希伯来传统,而艾赛尼教派的教义更自由、也更希腊化。

法利赛教派严格遵守古犹太律法,《路加福音》中提到法利赛教派曾要求耶稣指责众使徒,因为他们在进入耶路撒冷时引起了骚动。撒都该教派的教规没那么古板,但教徒在很大程度上不相信灵魂。而艾赛尼教派倾向于神秘主义。由于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他们信奉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0-500年)的学说。约瑟夫斯在著作中指出艾赛尼教派擅于医术,是从古人那里继承了用树根和石头治病的技术2。事实上,艾赛尼(Essene)一词就是指医术,因为亚拉姆语单词Asayya的意思是医生,与之相应的希腊语是Essenoi。

在《马太福音》(和别处)中,耶稣似乎一直在挑战法利赛教派和撒都该教派的权威。他的行为在各方面都更加接近艾赛尼教派,会治病、创建了深奥的哲学体系并且自由的态度。事实上,《犹太古史》中记载,艾赛尼派"不被允许进入犹太古神殿的庭院"。3在法利赛教派公开指责耶稣的使徒后,耶稣的报复行为是进入古神殿的庭院,掀翻了商人和货币兑换商的桌子。

虽然约瑟夫斯是一名法利赛教徒,但他对艾赛尼教派推崇备致,他写道:

他们的生活比其他人都好,他们非常节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钦佩的就是他们比其他人都重视美德…他们的教义规定所有一切在教徒中都是共有的,因此穷人也能享受富人的财产。4

艾赛尼教徒的主要居住地是在死海西北海岸的库姆兰,位于耶路撒冷东边。附近的其他居住地还有穆拉巴特、艾因发什卡和默德。这一地区被统称为朱迪亚的荒野。1947年,在当地的洞穴中发现了艾赛尼派留下的《死海古卷》。5这些数量众多的羊皮卷轴是研究福音书时代艾赛尼教派教义最珍贵的资料。

在陶罐中隐藏了近2000年后,这些珍贵的资料被一个寻找山羊的贝都因牧童发现了。《旧约·耶利米书》几乎预言了这一事件:"神如此说…要将这些契…放在陶器里,可以存留多日"。6据统计,这些陶罐里保存了近500卷希伯来文和亚拉姆文的手抄卷,其中包括《旧约》经文和大量早期宗教记录文献,有些教义甚至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50年。在犹太人反抗罗马人的起义中(公元66-70年),这些卷轴被藏起来,再也没有人发现。但不幸的是,在被发现后,许多卷轴变成了碎片。人们没有马上了解到它们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妥善保管。这些卷轴中有很大一部分被毁了。

艾赛尼教派也被称为NazriehaBrit(即圣约看守者)7,拿撒勒(Nazarere)这个名称就是由此而来。伊斯兰教的《可兰经》把基督徒称为Nazara,而阿拉伯语中的基督徒是Nasrani。8





第15节:天使加百列到底是谁






《新约》中最具误导性的错误就是对这个巴勒斯坦名词的翻译。在耶稣的故事刚开始时,《马太福音》中清楚地说明耶稣是个"拿撒勒(NAZARENE)",《新约》中解释说这是因为他的父母来自拿撒勒城9。但在当时根本没有任何记录表明存在这样一个"拿撒勒城"。希伯来语的《犹太法典》和圣保罗的所有信件中都没有提到过这一点。罗马人的文件和约瑟夫斯的所有著作中也都没有提到过这个地名。实际上,在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那一时期的书籍、地图、编年史和军事资料中都没有所谓的"拿撒勒城"。福音书时代的拿撒勒和后来我们所说的"拿撒勒城"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拿撒勒其实是艾赛尼教派下属的一个派系,它的情况在《使徒行传》中曾经描述过。当圣保罗被控煽动暴乱,被带到该撒利亚总督的面前。他被指控"我们看这个人,如同瘟疫一般是鼓动普天下众犹太人生乱的,又是拿撒勒教党里的一个头目。"除了在《新约》中的翻译错误以外,没有任何记录说"拿撒勒人耶稣"。他是"拿撒勒派的耶稣"。


天使加百列到底是谁?


关于耶稣在犹太社会中的派别,另一条主要线索来自于天使加百列。他的名字在《圣经》中一共只出现过4次,第二次和第一次是相关的。

加百列第一次在《旧约》中出现是在《但以理书》中,后来又出现在《但以理书》中。在这里,加百列是为但以理解释异像的人。在《新约》中,加百列出现在撒迦利亚面前(《路加福音》),告诉他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将生下一个儿子(后来成为施洗者约翰)。后来,加百列又拜访了约瑟的妻子玛利亚(《路加福音》)宣布她将生下一个儿子,名为耶稣。《马太福音》中没有提到加百列的名字,只把他描述为"主的使者"(《马太福音》),而且他拜访的也不是玛利亚,而是约瑟。

《旧约》和《新约》的年代相差400多年,这就出现了几种可能性。第一,《但以理书》中的加百列和《路加福音》中的加百列不是同一个人;第二,这个叫"加百列"的人寿命长得可怕。在正统基督徒心中,第二个可能性比较好接受,虽然完全没有证据支持这一点。我认为第三种可能性更合理,"加百列"只是一种头衔或者称号,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因此,我们必须弄清在天使的体系中,是否有代代相传这回事。

【天使报喜图,路加·黛拉·罗比亚(1400-83)的浮雕】

在基督教教义中,加百列被认为是上帝力量的化身。他是一位肉身天使,负责安慰人心。而米迦勒是一位审判天使10。在经外书《以诺书》中,加百列却成为调解人兼邪恶的惩罚者11。《以诺书》如今只存有埃塞俄比亚语版本和一些希腊语残本了。公元前200年和福音书时代之间,所有哈西德教派的巴勒斯坦犹太人的记录都被汇编进这本典籍中。12

《以诺书》中的许多描述都和《死海古卷》相吻合,里面有许多《圣经》中没有提到的天使的名字。大英博物馆保存着几个巫术碗,上面有希伯来语、亚拉姆语和叙利亚语的咒语,里面提到了米迦勒、拉弗尔和加百列的名字。这些碗是公元前550左右的古物,出土于巴比伦旧址,今天伊拉克的希拉。它们证实了《旧约》中所说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囚禁以色列人的历史事件。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虽然加百列出现在《旧约·但以理书》中,他却没有出现在其他宗教文献中。而《但以理书》是从公元前586年起,犹太人被囚的70年中写成于巴比伦的。公元1世纪,福音书被整理成册。在此期间,是哈西德派的犹太人(《以诺书》的原始作者)在库姆兰建立了居住地。

在库姆兰的发掘找到了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古物,那时这里是贝都因人的营地。直到公元前130年,这里才成为稳定的正式居住地。后来,犹太人的编年史记录了发生在公元前31年的一次强烈的朱迪亚大地震13。这次地震已经被库姆兰的考古发掘所证实,这里存在两个不同时期的居住地遗址14。根据《铜古卷》的记载,库姆兰以前被称为Sekhakha。

第二个居住期是从希律大帝(公元前37-4年)统治时期开始的。希律大帝原本是以土买阿拉伯人,被罗马帝国捧上了朱迪亚皇帝的宝座,在朱利叶斯·凯撒的控制下统治这片土地。除了《死海古卷》,库姆兰还出土了大量钱币,它们的年代从哈斯摩年王朝统治者约翰·许尔堪(公元前135-104年)当权时期到犹太人起义时期(公元66-70年)一应俱全15。

当哈斯摩年这一世袭犹太祭司家族(玛利亚·抹大拉的祖先)日益壮大时,叙利亚皇帝塞琉古士四世要把希腊崇拜强加在犹太人头上,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公元前168年的犹太人起义。哈斯摩年家族打击了叙利亚军队,重新恢复了对耶路撒冷古神殿的崇拜。然而,他们在成功抵抗了塞琉古士王朝的同时,也造成了犹太人内部的矛盾,因为他们被迫在安息日作战了。一些极度遵守犹太教教规的虔敬派信徒对此表示了强烈反对。当胜利的哈斯摩年家族在耶路撒冷选出了自己的国王和大祭司后,虔敬派信徒为表示抗议全部搬出了耶路撒冷。后来,他们在库姆兰附近的荒野里开辟了自己"纯洁"的居住地,并于公元前130年左右开始建城。

一个世纪后,地震来袭。库姆兰被荒废,然后又被重建,当时是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当政时期。在库姆兰的第一段居住期中,一直是托勒密王朝在统治埃及。在罗马人于公元前44年入侵之前,这种希腊-埃及文化对朱迪亚有很大影响,在这一时期,艾赛尼派从哈西德派的基础上渐渐脱离,演变成一个隐居的、埃及式的治疗教派,被称为Therapeutate(和英文单词"治疗学家"同源)。前面已经提到,希腊单词Essenoi意为"医生"。





第16节:拿撒勒教派的婚姻规定





在这一过程中,库姆兰成为天使们象征式的家。天使在耶路撒冷的法利赛和撒都该派的希伯来教义中都没有出现过。在约瑟夫斯对艾赛尼教派的记录中坚称他们"拥有天使们的名字"。16加百列给玛利亚和约瑟报喜,也给玛利亚的表姐伊丽莎白和她丈夫撒迦利亚报喜。这清楚地说明福音书中的这些故事是从艾赛尼派的文化中产生的,而这些家庭又是拿撒勒派的成员。因此,拿撒勒派的耶稣其实属于艾赛尼派信徒,信奉自由和治疗。


拿撒勒教派的婚姻规定


弄清背景后,我们来探讨一下约瑟和圣母玛利亚以及耶稣和玛利亚·抹大拉的婚姻状况。因为拿撒勒派的习俗和一般犹太人的有很大区别。要了解这一情况,我们先要为初次涉猎这方面知识的读者介绍一些背景资料。对其他人来说,这也是拓展这方面知识的好机会。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耶稣族谱清楚表明耶稣的父亲约瑟是大卫王家族的王室子孙。在附录I中,我们列出了更多细节。但请注意《路加福音》中特别说明约瑟属于"大卫王家族"。许多基督徒为了证明玛利亚是处女产子而辩称,既然耶稣在许多情况下都被称为"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例如《罗马书》),那么应该是圣母玛利亚属于大卫王的后裔。她也许是的,但任何福音书中都没有提到过这一点。福音书中只说明约瑟属于大卫王皇室后裔,因此耶稣是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王室血统,被称为"基督"(希腊语中国王的意思)。

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出身高贵的约瑟夫在福音书中成了"木匠(Carpenter)"?事实上,福音书从未这样说过,至少在原版福音书中不是如此。和形容玛利亚的词"处女(Almah)"一样,这是17世纪把希腊版翻译成英文版时犯的错误,后来又从错误的英文版翻译成了其他欧洲语言。

被翻译成英语"木匠"的词其实是古希腊语Hotekton,译自闪米特语Naggar。17著名闪米特语专家和《死海古卷》的翻译者格札·凡姆斯博士曾指出,这个单词可以指某一行业的工匠,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指著名学者或者导师。因此,它并不是指约瑟是个木匠,而是指约瑟是个拥有技能的人,一个有学问的人或者他所从事的职业中的大师。事实上,对Hotekton一词更准确的翻译是"行业大师"。

《马太福音》,《路加福音》都称年轻女子玛利亚"嫁(Espoused)"给了约瑟,她在相关叙述中都被称为他的"妻子"。天使加百列出现在约瑟(《马太福音》)和玛利亚(《路加福音》)面前,解释说玛利亚将怀有一子,他"要称为至高者的儿子,主神要把他祖大卫的位给他"。

《路加福音》的措词让努力否认约瑟是耶稣父亲的人有了另一个解释。福音中说"天使进去,对她说:'蒙大恩的女子,我问你安,主和你同在了!'"。基于此,他们说也许天使加百列是受上帝的委托而来,他是耶稣真正的肉体上的父亲。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是这样,玛利亚仍然不可能是个处女,而耶稣也不可能从约瑟那里继承大卫王的血统。这一切肯定有一个更好的解释,而了解艾赛尼教派的一些知识会有助于我们理解。

"Espoused"这个词在福音书中是指约瑟和玛利亚成婚了。从严格的语言学角度说,它是指一种契约婚姻,而不是比较随意的婚约。这样,福音书中所说的玛利亚怀孕让约瑟感到尴尬一事就比较好解释了。《马太福音》指出:"她丈夫约瑟是个义人,不愿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艾赛尼派的婚礼是不是有一些特别之处,让妻子怀孕变成了一种耻辱呢?

在犹太人的社会标准中,怀孕生子从古至今都是一件大事。事实上,他们认为只有犹太母亲生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犹太人后代。从历史上说,犹太人是指朱迪亚的居民(包括耶路撒冷和库姆兰),而以色列人是指居住在以色列的更广范的居民。从理论上说,以色列人是《旧约》中的人物雅各的后代18,他是亚伯拉罕的孙子。而实际上,以色列人包括了朱迪亚人、撒马利亚人和加利利人,但不包括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其他福音书中所说的非犹太人。

按这样划分,耶稣来自朱迪亚(在被罗马占领之前称为犹大王国),因此他是个犹太人(朱迪亚人)。而玛利亚·抹大拉只能说是以色列人,因为她来自加利利(古朱迪亚和撒马利亚以北地区)19。但这并没有阻止她成为一个拿撒勒派信徒,在有些绘画作品中她还穿着黑色的拿撒勒女祭司长袍(例如扬·普罗弗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神圣的寓言》)20。这是她拥有黑圣母像的另一个原因。

约瑟夫斯提到库姆兰的艾赛尼教徒都是修道士和修女。男人和女人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大多数人都维持着独身生活。在某些情况下,结婚生子是被允许的,因为涉及到继承的问题。但这里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和普通犹太家庭完全不同。

在艾赛尼派的等级制度中,只有高层祭司中的特殊统治集团才能使用天使的名字。在他们的社会里,总有一个米迦勒、一个加百列、一个拉弗尔、一个乌列和一个沙利叶。从"天使(信使)"这个词最根本的意思来说,这些人是教派中级别最高的信使。从本质上说,他们就是管理者。

在亚伯拉罕家族的等级中,除了一些先知被授予以赛亚或者撒迦利亚的头衔外,还存在一种族长制结构,族长会被授予以撒或雅各的头衔。而且,亚伯拉罕家族中还有一支大卫王传下的王室血脉,也就是犹大王国的后代,约瑟和耶稣都属于这一分支21。圣保罗在《希伯来书》中说得很清楚,虽然耶稣有王室继承权,但他没有当祭司的与生俱来的权利22。他之所以在家族中和摩西以及伊莱亚斯(《马可福音》)一样拥有至高的地位,是因为他的血统。家族中地位最高的三个人祭司、国王以及先知分别代表权力、王国和荣誉。





第17节:什么是无原罪始胎






在族长制派系中,"父"(亚伯拉罕)是至高无上的,地位仅次于他的是他的"子"和他的"灵"。在与之平行的天使等级制度中,撒督是大祭司,头衔通常是米迦勒,而祭司亚比亚他(排名第二)的头衔通常是加百列。这些头衔是大卫王时期建立的(《撒母耳记下》)。撒督/米迦勒被称为"主"(和上帝同义),亚比亚他/加百列被称为"主的使者"。这一天使制度在《以诺书上》中有详细记载,库姆兰的《战争手册》也确定了福音书时代天使的职位等级。在大卫王血统的等级中(《撒母耳记下》)也有睚鲁祭司,后来抹大拉的父亲继承了这一头衔。

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一套等级制度中,"主"和"父"这两个词虽然有令人尊敬的意义,但都是对凡人的称呼。然而当这两个词出现在《新约》的文字和对话中时,天主教教义总是说明它们指的是上帝。对艾赛尼派来说,上帝在凡间的化身就是拥有这些名字的贵族,正如教皇是当今天主教徒的"父"一样。

我们再来看看加百列对撒迦利亚、约瑟和玛利亚的拜访,我们可以看出允许他们生子的所谓天使其实是一个亚比亚他祭司。但为什么这两个孩子的出生需要祭司的批准和许可呢?因为撒迦利亚和约瑟的儿子都是继承人。撒迦利亚的儿子将是大祭司撒督的继承人,而约瑟的儿子将是大卫王室的继承人。虽然艾赛尼教派提倡独身生活,一般从外面捡回弃儿或私生子来传承教派,但贵族还是会结婚生子以获得继承人。但这种生育必须获得批准,而且有严格的规定控制这种夫妻关系。

以撒迦利亚和伊丽莎白为例,《路加福音》提到在他的妻子待产期间,撒迦利亚不能在神殿里讲话。"及至他出来,不能和他们说话…他直向他们打手式,竟成了哑巴。"这其实是指他有一段时间可以不履行大祭司的职责。换言之,就是他有一段时间不必以大祭司的身份说话。《路加福音》中提到,在妊娠期伊丽莎白躲了起来。在约瑟得知玛利亚怀孕时,也同样提到要让玛利亚"躲起来"。

约瑟夫斯对此曾解释道,依照艾赛尼的传统,男子最好不要"在妻子怀孕的时候陪伴她们,这样就能说明结婚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传承后代"。23因此,无论我们是在讨论撒迦利亚和伊丽莎白、约瑟和玛利亚,还是耶稣和抹大拉,我们都不是在讨论浪漫的爱情故事。他们的婚姻是有契约的婚姻协议,这些精心挑选的夫妻不过是为了传承重要的直系贵族后代。因此,玛利亚和约瑟必须接受亚比亚他/加百列的指示和许可。

怀孕的前三个月非常关键,常常决定贵族丈夫是不是继续保留被选中的妻子,因为在贵族中还有其他合适人选。孕妇总是有可能流产的,流产的孕妇将被看成不合适的人选并被取代。流产通常是发生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内,因此在这段时间妻子的地位并不稳固,而且女性也有可能不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贵族婚姻的头三年被规定为试婚阶段。1世纪的《犹太战史》中记录了这一切。24

因此,他们的婚姻存在两个阶段。订婚后先是试婚阶段,并不是完全的夫妻关系。在这段时间内,即使女方怀孕了,她还是会被称为"年轻姑娘",直到怀孕超过三个月。这时,他们会举行正式婚礼进入第二个阶段,她才有权被称为"妻子"。在这一阶段,亚比亚他祭司(加百列)会出面批准怀孕并完全认可婚姻关系。

在孩子出生后,妻子就会被称为"母亲"。在此之前,无论她是哪一阶段的"年轻姑娘"(由她出身的女修道院授予),她都会被称为"姐姐"25。由此可见,在玛利亚和约瑟的故事中,应该是"年轻姑娘(Almah)"玛利亚怀孕了,但后来却被错误地翻译成"处女"怀孕。后来她接受了大祭司(亚比亚他祭师)以天使加百列身份给予的认可。然而,玛利亚还是可能会流产,如果是这样就会引起尴尬。因此,约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并且遵照了规定。《马太福音》中说"她丈夫约瑟是个义人,不愿意明明地羞辱她,就打算让她躲藏起来。"(约瑟的尴尬还有另一个原因,在解释完抹大拉的婚姻后,我们再来揭开这个迷。)


什么是"无原罪始胎"?


我们必须花一些时间弄清教会教义所说的"处女产子"和特指圣母玛利亚的"无原罪始胎"的区别。

尽管基督教极为尊敬圣母玛利亚,但在《新约》的福音书中都没有提到她的背景。这些正经只提到了耶稣父亲约瑟的血统。直到后来神父布道时,玛利亚才被天主教会推到了一个主要位置26。这也是君士坦丁大帝在尼西亚大公会议上提出三位一体理论的后果之一。

君士坦丁的主教们宣布上帝是"三位一体"的神,他是由三个同等共存的部分圣父、圣子和圣灵组成的神。但罗马教会成立之前的基督教派坚持认为上帝就是上帝,而耶稣是一个凡人,是大卫王皇室世袭的救世主。他们不但坚持这一点,而且坚决批判圣母玛利亚是个处女的观点。利比亚神父阿里乌在尼西亚大公会议上据理力争,最后被诽谤并且被流放。

这给后来的皇帝狄奥多西出了一道难题。为了结束这一争论,他于381年召开了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公元390年,罗马教会推出《使徒信经》取代《尼西亚信经》。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我信神,全能的父。我信我主耶稣基督,神独生之子。"被君士坦丁尽力压制的耶稣又被重新高调引入天主教的世界,这威胁到了皇帝自封的救世主身份。但没过多久,哥特人入侵,西罗马帝国逐渐走向覆灭27。

从这时起,教会赋予教皇最高权力,在三位一体的争论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重要人物。他就是聂斯托里,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聂斯托留认为耶稣是上帝还是上帝之子的争论毫无意义,因为很明显耶稣是个凡人,是男人和女人自然结合生下的孩子。而他的天主教同僚都认为玛利亚是Theotokas(希腊语:上帝之母)或者DeiGenitrix(拉丁语:上帝之母)。就这一点来说,他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结果,在431年的以弗所大公会议上,认为圣母玛利亚是一名普通女子的聂斯托留教派被宣布为异教。圣母玛利亚从此被尊崇为上帝和凡人之间的中保。





第18节:坟墓到底在哪里





时光流逝,但三位一体的争论仍在继续,圣母玛利亚被卡在中间。她不是圣三一的一部分,但她在教会中的地位是由她与上帝、耶稣以及圣灵之间的关系决定的。于是,天主教会在598年的托莱多大公会议上抛出了"和子论"。它声称圣灵"从父和从子"出。而不受罗马皇帝控制的发源于拜占庭的东正教会宣称圣灵"只从父"出。这在神学的争论中是一个非常特别且难以有定论的问题,但正是它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

无论怎样,玛利亚不再被认为是上帝的母亲。她从此之后成为圣子的母亲。她是一种媒介,圣灵用某种方法通过她传递下来。实际上,"和子"之争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教会到底应该受罗马还是君士坦丁堡控制才是争执的重点。双方都没有获胜,结果从一个源头分裂出两个独立的教会。867年,梵蒂冈最终从东正教分离出来。当时东正教声称自己继承了真正的使徒统续28,而梵蒂冈大公会议不同意这一点,因此罗马教皇尼古拉斯一世被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富丢斯开除教藉。

关于玛利亚的主要传记资料都不是福音书正经,而是经外书,例如《玛利亚福音》和《原始福音》。许多关于玛利亚生活和家人的不朽画作都是取材于此。其中包括丢勒的《安娜和若亚敬的会面》(玛利亚的父母)。在这类主题中最全面的作品被公认为《圣安,圣母玛利亚的母亲,和圣若亚敬的故事》。对玛利亚生平的描述被十字军从拜占庭带到了西欧,并迅速在基督徒中流传开。14世纪,法国确定了圣安节。1378年,应英格兰国王理查德二世的要求,教皇乌尔班六世把这一节日带到英格兰。1584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规定教会所有成员都要庆祝这一节日,它从此变成所有天主教徒的节日。

圣母玛利亚的生平故事不断完善,但她必须足够特殊,才能被选中作为圣子的母亲,她肯定在某些方面有独特之处。她不可能是个普通的孩子,而且她本人也绝不能受过男性的染指。因此,她的故事最终的版本是她父亲若亚敬并不是她真正的父亲,玛利亚是母亲安的无原罪始胎。这一观点产生了一些特别的画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让·贝拉甘布(1500年左右)创作的《圣安的无原罪始胎》,描述了穿戴整齐的成年玛利亚在母亲腹中成长的画面。29

令人吃惊的是,直到相对较晚的时期,这才被确定为天主教教义,在此之前它一直是含糊的暗示。1854年,教皇碧岳九世宣布圣母玛利亚本身也是无原罪始胎,这一教义才被正式确定下来。1950年,教皇碧岳十二世宣布圣母玛利亚升入天堂。而直到1964年,教皇保罗六世才宣布她为"教会之母"。这一类声明背后有着强大的支持,它就是教会权力机构最终的宣言--《教皇无谬误论》。1870年,梵蒂冈大公会议宣布了这一教义,它声明:"教皇在决定教会教义以及道德问题时是不会犯错的。"

20世纪60年代,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开始了,《死海古卷》横空出世,让此前的观点、解释、教条和教令都黯然失色。教徒的信仰还在,但已经和福音书年代发生在朱迪亚的真实历史事件完全划清了界线。在艾赛尼教派的《会规手则》中,甚至详细记录了以色列人的救世主和他的十二个使徒的职责。卷中还记录了一年一度的"救世主筵席"这一庆祝仪式。公元33年举行的仪式被演绎成为《圣经》中著名的"最后的晚餐"。


第五章抹大拉的坟墓到底在哪里?


圣香山圣马西摩修道院里的坟墓


除了自君丁坦丁大帝起就自封为救世主的罗马皇帝们,罗马的主教(或者叫教皇,这一称呼更著名)1在宏伟的拉特兰宫建立起教会第二领导人的权力。他们声称这种特权来自于他们继承的圣彼得的统续。圣彼得于公元64年被尼禄皇帝处决。上任教皇把教皇权力传给继任者时,正式的仪式是按手礼。然而,这一仪式的前题是无效的,因为使徒彼得(1世纪和圣保罗一起在罗马布道)从未担任过任何正式职位。在罗马教会中,第一个被任命的领导人是大不列颠的王子利奴(不列颠王候卡拉塔库斯的儿子)。正如教会自己的《使徒宪典》中记载的一样,利奴是在彼得还在世时由圣保罗于公元58年任命的。2

即使普通信徒不清楚这一点,Desposyni教派的领导人和传教士们却知道,而且凯尔特和诺斯替教派3的信徒也知道。在4世纪的一篇名为《圣彼得启示录》4的文章中,他们把罗马教会的统治集团称为"干枯的小河"。文章是这样写的:

他们把自己称为主教和执事,就好像他们是从上帝手中直接得到的权力…虽然他们对秘密一无所知,却鼓吹只有他们掌握了秘密的真相。

从利奴王子起,基督教领导人在去世前都会指定继任者,这已经成为惯例。但这一传统在君士坦丁大帝宣布自己为"上帝在凡间的使徒"时就被改变了。提名并批准教会领袖成为皇帝的权力。各种各样的候选人常常来鼓吹自己,甚至在街头发生流血冲突。然而一旦被任命,他们的职责就成了在罗马帝国尽可能强制实行新教义。

第一个由皇帝任命的主教是西尔威斯特(公元314-335年),他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仪式,比此前在阴暗的后屋里举行的继任仪式醒目得多。基督徒不会再被加上脚镣送到采石场和矿井里做苦工,他们可以在公开场合活动,他们的领袖披金戴银衣着华丽。许多人被这一转变激怒了,他们认为这是对理想的亵渎,但在当时没有其他选择。他们曾经受迫害的信仰如今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第19节:教会分裂前因后果






教皇的权力最难到达的地方就是不列颠和法兰西。不列颠的凯尔特教会拥有自己的Desposynic传统,不会屈服。罗马教会成立之前的著名神父,例如参加了尼西亚大公会议的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公元260-340年),和波提亚的圣赫拉流(公元300-367年)都记录了早期使徒造访不列颠的事迹。这时是耶稣受难后不久、圣彼得和圣保罗来罗马布道之前,原始福音书还未广泛传播时发生的事。

在《福音书的验证》一书中,优西比乌写道:"使徒漂洋过海来到叫不列颠的岛上。"5后来其他历史学家也证实了这一点。威尔士的编年史作家吉尔达斯二世(516-570年)在他的著作《不列颠的崩溃》中提道,早期基督教教义在台比留皇帝最后的日子里被带到了不列颠,而台比留死于公元37年。后来,梵蒂冈档案管理人枢机主教巴若尼也在他的著作《天主教系统历史》中提道基督教教义第一次被传播到西方是在公元35年。宗教改革刚刚结束后,本笃会修士休·克里塞在著作《布列塔尼教会史》6中写道:

在基督41年,圣雅各从西班牙回来了。他拜访了高卢、布列塔尼和威尼斯的小镇。他传播福音书,并回到耶路撒冷和圣母玛利亚以及圣彼得商量要事。

克里塞在这里提到的要事是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是否接纳非犹太人进入基督教。作为耶路撒冷Desposyni的代表,耶稣的弟弟雅各主持了这次会议,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新约·使徒行传》中提到了这次会议)

公元303年,腓尼基历史学家提尔的多罗雪在他的《使徒概述》中写道:"使徒奋锐党的西门在毛利塔尼亚传播基督教教义…最后,他在大不列颠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尼斯福鲁斯(758-829)也证实了这一点,他写道:

奋锐党的圣西门走遍了埃及和非洲,穿过毛利塔尼亚、利比亚传播福音书。他也把同样的教义带给了西洋和被称为大不列颠的岛屿。

罗马传教士希波吕托斯(生于公元160年左右)较早的作品中把亚利多布称为大不列颠的主教。克里塞认为亚利多布是由圣保罗亲自任命的。希腊语的《教会殉教史》中称亚利多布是在"为不列颠建立了教堂,并任命了执事和神父后"在不列颠殉教的。

据圣多罗雪记载,当亚利多布在不列颠时,圣保罗给他在罗马的家人送去了祝福:"问亚利多布家里的人安"(《罗马书》)。而且,《耶稣会士王权信任》中提道:"可以肯定的是在圣保罗到达罗马之前,亚利多布就去不列颠了。"实际上,他是于公元59年在维鲁拉米翁(圣奥尔本)7被罗马人处决的。这一点在维埃纳大主教圣阿多的《阿多殉教史》中得到了进一步肯定。

亚利多布是希律-阿格里帕一世的兄弟(也是卡尔基斯的希律王和致命舞者莎乐美的母亲希罗底的兄弟)。当玛利亚·抹大拉获得年轻的希律-阿格里帕二世的帮助,躲藏在希律王在维埃纳的领地中时,亚利多布是她的同盟8。他在不列颠时被称为ArwystliHen(大亚利多布),以区别后来娶了莎乐美的小亚利多布9。威尔士波伊斯的城镇Arwystli就是以他命名的。

梵蒂冈的巴若尼在他的《天主教系统历史》中证实奋锐党的西门是在林肯郡的凯斯特被卡图斯·迪夏努斯手下的罗马人处决的,这和多罗雪以及尼斯福鲁斯的观点一致。著作中还说明,在圣西门自己的要求下,他的尸体被运到普罗旺斯和抹大拉的尸骨埋在一处。

法国南部的抹大拉传说和Desposyni后代给罗马帝国带了极大的困扰。谢普提米乌斯·塞维鲁在里昂和维埃纳地区发起了镇压早期基督教信徒的行动。在公元208年6月28日后短短的一段时间内,他在这一地区共处死了19000名基督徒。即使君士坦丁和他的继任者已经控制了罗马教会,这一困扰仍然没有消失。在法国到处都是献给玛利亚·抹大拉的圣地,包括圣香山圣马西摩修道院里的坟墓10。她的坟墓和雪花石膏墓碑被卡西尼修道士们日夜守卫着。圣香山这一名字来自"神圣的香油"。在贝瑟尼,抹大拉就是用它给耶稣施涂油礼的。

卡西尼教派是由约翰·卡西尼于公元410年创立的,是最早独立于教会控制的修道团体。在提到罗马教会时,卡西尼公开指责听取所谓的神圣教规是一种"危险的修行",声称他的修道士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远离主教"。约翰·卡西尼原本是伯利恒的一个苦行隐居修道者,他在马赛创办了两个修士学校,分别接纳男、女修道士。

马赛后来成为公认的修道中心。圣烛节就诞生在这里。它来自早期献给冥后珀尔塞福涅的火炬游行。现在,每年二月人们还在这一节日举着长长的绿色蜡烛游行,游行的终点是在圣维克多修道院附近的海港。它和异教日历上的伊布克春节的时间相吻合。为纪念抹大拉的海上之旅,修道院的糕饼房会制做橙味的船形小点心,名叫Navette。圣维克多修道院里有约翰·卡西尼的石棺、一尊中世纪的黑圣母像,还有一个刻着抹大拉名字的地下古祭坛。


教会分裂的前因后果


5世纪,罗马教会被置于城市行政部门的管理之下,管理人员被称为枢机主教(这一头衔是从拉丁语Cardo而来,意为枢纽)。梵蒂冈共有28个枢机主教。同时,还有来自迅速壮大的拜占庭教会的激烈竞争。它的中心是在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安提俄克和耶路撒冷。

基督教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彻底分裂之前,两派都在争夺最高权力。在罗马帝国覆灭后,罗马主教统治了罗马教会,而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领导着拜占庭教会。对于三位一体的无休止的争论是一个永远的导火索,双方都声称自己代表真正的信仰。

当罗马教会调整结构时,西罗马帝国垮台,被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推翻。末代皇帝罗穆卢斯·奥古斯都被日耳曼酋长奥多亚赛废黜。后来奥多亚赛于476年成为意大利国王。然而在东方,拜占庭帝国继续兴盛了1000年。没有了西罗马帝国的控制,权倾一时的大主教利奥被封为PontifexMaximus(意为最高大主教),成为教皇利奥一世。






第20节:给耶稣后代带来灾难






公元452年,利奥和赤手空拳的修道士们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河畔与兵强马壮的匈奴王阿提拉正面遭遇。当时,阿提拉的帝国范围从莱茵河一直延伸到中亚。他的游牧部队装备精良,配有战车、梯子、弩炮和一切横扫罗马所必需的军事设施。利奥和阿提拉的会面不过几分钟,但结果是阿提拉命令他的人拔营撤回北方。这两个男人之间的谈话已经成为历史之谜。但从此之后,利奥一世的地位和威信更高了11。

在此前不久,公元434年,东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派特使去见阿提拉。当时的情况和利奥一世与匈奴王的会面非常相似。会面地点是在摩拉瓦河(如今的贝尔格莱德以南)。他赠予阿提拉相当于现在数百万美元的金钱以换得帝国的和平。利奥用的可能也是这个办法。

虽然如此,在西欧,随着西罗马帝国的崩溃,罗马人所支持的教会也渐渐势微。皇帝曾被认为就是上帝,但皇帝被废黜了。他们手中的宗教权力被转移到教皇手中,但在诺斯替教派、阿里乌斯教派、拿撒勒教派和迅速壮大的凯尔特教会的包围中,罗马教会反而成了少数人的教会。12

664年,惠特白会议召开后,由于窃取了其他宗教的复活节,罗马教会的力量壮大了一些。但当北威尔士班戈修道院院长狄亚诺瑟斯有可能被任命为教皇时,他却说他和他的同伴们都没有资格担当这一职位。他推辞说,他们已经准备好承认上帝教会,"但至于其他德行,我们都不具备当教皇,主教中的主教应有的能力"。在早些时候,公元634年他曾写信给爱奥那修道院院长,清楚地把爱尔兰的圣帕特里克称为"我们的教皇"。

【《君士坦丁大帝由于御赐教产得到救世主头衔(12世纪罗马手稿)】

为了提高教会的地位,主教们决定把耶稣和教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中世纪的传教士们努力伪造以前的皇帝和教皇的手稿,企图把他们和耶稣拉上关系,甚至伪造君士坦丁被任命为救世主的文件。为了这一目的,教皇扎迦利在公元751年动了一个极其巧妙的手脚。


给耶稣后代带来灾难的扎迦利的谎言


在没有来源的情况下,扎迦利凭空编造出一份400年前的文件,上面有君士坦丁的签名。它声称教皇是耶稣亲自选出的在凡间的代表,教皇的宫殿要比世上任何其他宫殿的等级都高。他比世上任何统治者都高贵,只有教皇有权任命皇帝或者女王作为他的下属。这份文件的意思非常清楚,教皇就是耶稣亲自选中的代表,因此他的头衔是"上帝之子的代表"。

这份文件被称为《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13,751年梵蒂冈强制执行了其中的规定。于是,君主政体的性质和结构都从社会的管理机构变成了绝对的统治机构。自此以后,欧洲的君主都改由教皇加冕,成为教会的仆人,而不是为人民服务的人。

有了这份伪造的皇帝诏书撑腰,扎迦利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废黜了长期存在的法兰西王室--高卢的梅罗文加王朝。这个神秘的王朝自称是以色列大卫王的直系后代,统治法兰克达300年之久。和《旧约·民数记》中的记载一样,他们按照拿撒勒教派的传统留着长发。他们的统治机构也是模仿所罗门王的制度建立的。1482年路易十一世在信中提到,梅罗文加王朝的国王克洛维斯于公元480年朝拜了玛利亚·抹大拉的坟墓,他还在费利埃的黑圣母像前和勃艮第公主克洛蒂尔举行了婚礼14。

从克洛维斯国王开始,梅罗文加王朝就跟罗马教会保持着相对和平的关系,但到那时已经没有用了。按照以前国王的职责来说,他们是法兰克人的国王,而不是法国的国王。扎迦利的计划是把法国的统治权授予未来的国王,从而改变这一传统。法国国王可以在他的最高权力之下统治整个法国。西罗马帝国已经烟消云散,但扎迦利有了一个新想法--在梵蒂冈控制下的神圣罗马帝国。

这个计划中容不下梅罗文加王朝15,因为他们是Desposyni的后代。虽然他们是法兰西君主国的奠基人,但仍然会对教皇的权力形成巨大的威胁。为了和罗马教会修好,克洛维斯让兰斯的主教圣雷米给自己施洗。但他的后人仍然戴着犹太人的三叶形标志--百合花饰(和耶路撒冷古币上的一样)以表明他们的血统16,还在盾牌上雕上犹太之狮。1世纪时罗马皇帝维斯帕先曾下令"寻找大卫王的家人,在犹太人中不允许留下有王室血统的人"17。按照扎迦利的想法,梅罗文加王朝的人根本不应该存在,更不要说成为一个王朝。

因此,梅罗文加王朝被主教打着《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18的幌子废黜了,他们的末代国王就是奇尔德里克三世。教会的骑兵逮捕了他,并把他关进一座修道院的地牢里,他于四年后死亡。继任者是梅罗文加王朝的宫相家族。铁锤查理曾于732年在波瓦第尔附近击退了摩尔人的入侵,他的后代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在加洛林王朝长达236年的统治期间,只出过一位杰出的君主,就是铁锤查理的孙子查理曼大帝。然而,一个新的秩序已经产生,神圣罗马帝国诞生了。从那时起,欧洲的君主都是由教皇来加冕。在英格兰则是由教皇指定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加冕。而苏格兰一直在抵抗天主教的侵袭,这里的君主一直是苏格兰人的国王,而非苏格兰国王。

大约500年前,在文艺复兴时期,有证据证明《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是彻头彻尾的伪造文件。它在提到《新约》上的内容时引用了拉丁文的圣经19,而这个版本的圣经是圣哲罗姆编译的。他于公元340年出生,比这份所谓诏书的时间晚了26年。而且这份文件有很多与年代不符之处,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8世纪的风格,和君士坦丁时代截然不同20。就像现代英语和莎士比亚的语言一样(二者相差的时间也差不多)。





第21节:抹大拉真假坟墓






1001年,撒克逊皇帝奥托第一次宣布《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是伪造的。奥托对君士坦丁把首都从罗马迁到君士坦丁堡的行为很感兴趣,他认为这是为了先发制人,不让梅罗文加王朝有机会把统治中心放在罗马以对抗帝国的主教。虽然奥托是德国人,他母亲却来自东罗马帝国。她很清楚在梅罗文加王朝末期,罗马主教有着同样的担心。这就是《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被执行的原因。

奥托的声明对教皇西尔威斯特二世来说是个不受欢迎的消息,但直到德国神学家和哲学家库萨的尼古拉斯宣布君士坦丁从未写过《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21,这一声明才引起人们的重视。虽然尼古拉斯起初认为教皇应该是教会成员意愿的执行者,但他不知为何被主教们震慑住了,于1448年接受了枢机主教的职位,从此成为一名教皇制度的忠心拥护者。

此后《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再也没有被公开提及,直到15世纪的意大利语言学家洛伦佐·瓦拉猛烈地攻击了它的真实性22。瓦拉(公元1407-57年)被教皇尼古拉斯五世选中,把希罗多德和修西得底斯的著作从希腊语翻译成拉丁语。但瓦拉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学者,还是教育改革的热心发言人。他坚决认为希腊罗马时期的古老精神已经在中世纪丧失了。由于痛心于正统拉丁文的优雅被笨拙的中世纪语言所取代(例如教会文件中的拉丁语就有大量语法和用词错误),他尖锐地批评了教会的拉丁版《圣经》以及翻译时故意犯的错误。受到他的影响,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学者,例如德西德里斯·埃拉斯摩(1466-1536)转而研究原始版本的《圣经》。1516年,埃拉斯摩发表了自己翻译的希腊语《新约》的拉丁语版本,揭露了原来的拉丁文版本圣经是故意错译的,他把它称为"二手文件"。

洛伦佐·瓦拉对《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的调查结果就是公开指责它是8世纪的骗局。在他的报告里,他写道:"我知道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现在人们的耳朵正渴望听到我对罗马教皇的指责和冒犯。实际上,我的指责是很严重的。"23然而,正是这份文件产生了一种新的教皇制度。这一巧妙的骗局让罗马教会掌握了政治权力,在罗马帝国崩溃后掩盖了耶稣和抹大拉后代的光辉。

尽管瓦拉在1450年的发现引起了争论,教会还是安然度过了文艺复兴时期,把许多那一时期的杰出思想家贬为异端。因此瓦拉的著作(被称为《批判》)也悄悄消失在梵蒂冈档案馆。一百多年后,17世纪在梵蒂冈图书馆里工作的神父玛拉托才再次发现它。

后来,英国圣公会牧师亨利·爱德华·曼宁(1808-92)24重新开始讨论《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的性质。但他却跟随库萨的尼古拉斯的足迹,从圣公会改信天主教,成为梵蒂冈会议的成员,并成为威斯敏斯特的大主教。后来他于1862年出版了著作《耶稣基督的代表的世俗权力》。

美国的克里斯多佛·科尔曼开始继续揭露骗局。1924年,他就任印地安那州立图书馆历史委员会和重大历史事件办公署的负责人。他出版了最新调查结果,名为《洛伦佐·瓦拉关于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的评论》25。现在它成为这一领域最权威的著作。

在西罗马帝国覆灭后,教皇扎迦利设计了一出影响重大的骗局,加强了教会,尤其是罗马教皇的权力。虽然《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是伪造的,但它把教皇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虽然扎迦利称这是君士坦丁给教皇西尔威斯特一世的诏书,但实际上,当时的文件只是君士坦丁的遗嘱,把拉特兰宫和其他财产以及建筑物捐赠给了新成立的罗马教会。

从751年《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被执行起,一直没有任何正式文件提到它,除了1054年教皇利奥九世写给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迈克尔·瑟卢拉里斯的一封信。然而到了12世纪,它却成为天主教执行教皇制度的最重要的依据,所有君主都臣服于它。


抹大拉的真假坟墓


尽管梵蒂冈教会做了许多手脚,人们对于玛利亚·抹大拉的尊敬也不可能被完全抹煞。对一些贵族来说,Desposynic血统是至关重要的。许多修道院里都保存着抹大拉的遗物。

从411年到文艺复兴时期,一千多年来,卡西尼教派的信徒一直守卫着神圣的圣香山遗迹26。他们甚至把修道院里的泉水称为《旧约·雅歌》中的"活水的泉"。抹大拉和这一比喻有密切的关系。《撒迦利亚书》中预言"必有活水从耶路撒冷出来,一半往前海流,一半往后海流。"修道士们认为这就是暗指基督教分裂成两派,而抹大拉的海上之旅代表着Desposyni的源泉。正由于此,她被称为LaDompadelAquae:活水圣母。

在8世纪早期,阿拉伯人和非洲西北部的柏柏尔人大规模入侵普罗旺斯和西班牙北部。西班牙人把他们称为摩尔人,而法国人把他们称为撒拉逊人27。这些黑皮肤的巴格达哈里发穆斯林不久就控制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统治了这里300年28。撒拉逊人的首都在纳博讷,靠近马赛的海岸,在郎格多克的尼姆也有一个很强的立足点。圣香山的修士们非常惊慌。后来,他们把抹大拉的遗骨从雪花石膏墓迁到了同一个地穴的艾克斯主教圣西德尼亚的大理石墓中。为了不让后世遗忘,他们还在墓中放置了一份记录这次行动的文件。

大约40年后,《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出台。当时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大部分地区都在伊斯兰教徒撒拉逊人的控制下。查理曼大帝的父亲丕平被任命为法国加洛林王朝的国王,他决定向纳博讷犹太人寻求帮助。这座城市Desposynic有很大势力,他们的领导人就是吉兰·德·图卢兹,他拥有大卫王的皇室血统,是公认的统治者。丕平许诺,如果吉兰帮助他把撒拉逊人赶到西班牙去,他就在法国南部建立一个犹太人王国。吉兰答应了。768年,塞普提曼尼亚王国建立,吉兰成为国王29。







第22节:在哥特式大教堂中长眠





从771年起,丕平的儿子查尔斯成为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800年,他又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他认可了吉兰家族统治塞普提曼尼亚的权力,这也得到了巴格达哈里发和罗马教皇斯蒂芬的许可。他们都承认出自犹大王国的吉兰拥有真正的大卫王血统,是名副其实的Desposynic。

三百多年后,大卫王室在塞普提曼尼亚和西班牙米迪仍然存在着,虽然塞普提曼尼亚王国已经成为一个自治州。1144年,英国修道士剑桥的西奥博尔德写道:

居住在西班牙的犹太人领袖和拉比都聚集在纳博讷。王室的后代就居住在这里,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1166年,编年史作家图德拉的本杰明提到大卫王的继承人还拥有大量的财产:

纳博讷是摩西五经30中的古城市…在那里有贤人、富翁和王子,他们的领袖是卡罗尼摩斯。按照家谱,他是伟大的王子托德罗斯的儿子,是大卫王的后代。他从王国的统治者那里继承了财产和土地,没有人可以剥夺。

同时,卡西尼修道士继续在圣香山的圣马西摩修道院守卫着。但11世纪,抹大拉的坟墓是座空坟的消息泄露出去,谣言四起。有人说普罗旺斯总督杰拉尔德·德·鲁西永把抹大拉的尸骨带到了韦兹莱的修道院里,埋在祭坛下。

主管欧坦和韦兹莱教区的主教非常担心谣言会让他深爱的9世纪修道院变成旅游胜地。因此,他向罗马教皇申请法令来阻止这一切。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教皇帕斯夏二世得知后热心地想建立一个新的朝圣中心。他甚至从1096年开始把旧的修道院改建成了一座华丽的长方形基督教堂。他于1103年发布了一道训令,宣布新的圣地完工,邀请所有天主教徒来韦兹莱朝圣31。这里迅速出名,国王路易七世、埃莉诺女王和克勒福的圣伯纳德于1147年来到来里,在这座长方形教堂中鼓吹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法兰西和佛兰德的贵族以及10万信徒出席了大会。从那天开始,对抹大拉的尊敬就和圣战密切结合在一起。1190年,腓力二世和英格兰的狮心王理查在韦兹莱宣布要进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受到了同样的热情拥护。

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才开始怀疑抹大拉的尸骨在韦兹莱的传说是否有根据。毕竟,欧坦当时的主教曾经强烈否认过这一点。路易后来发现这的确只是个谣言。于是,他立刻和儒安维尔一起动身前往圣香山的圣马西摩修道院。修道士们仍然守卫在这里。儒安维尔在他的著作中写道:

我们来到普罗旺斯的艾克斯来朝拜神圣的抹大拉。她距离我们只有一天的路程了。我们来到一个叫圣香山的地方,在陡峭崎岖的悬崖上。据说神圣的抹大拉就长眠在一座修道院里。


在哥特式大教堂中长眠


路易九世对前任国王的糊涂非常生气,而且圣地巴勒斯坦的十字军战士以及所罗门圣殿骑士团的资助人和保护人克勒福的圣伯纳德也同样被谎言蒙蔽了。多明我会的文件表明路易九世下了极大的决心要弄清真相,虽然已经晚了这么多年。他在外甥查尔斯的帮助下着手进行调查。查尔斯当时是萨勒诺王子和普罗旺斯伯爵,后来成为那不勒斯国王查尔斯二世和安茹伯爵。有文件记载了查尔斯的初步调查:

他只带着几个随从来到了圣马西摩修道院。在询问了修道士和知情人后,他于1279年12月9日在卡西尼教派的长方形教堂里开始挖掘。32

接下来的记录显示,查尔斯在修道士的建议下,于9天之后,也就是12月18日进入了圣西德尼亚的坟墓。当时路易九世、阿尔勒及艾克斯的主教和一些高级神职人员都在场。查尔斯打开了密封的石棺。在所有人面前,他取下了一个已经碎裂的软木塞,打开了一份写在羊皮纸上的文件。这是很久以前卡西尼信徒放在石棺中的。他读道:

在主后710年12月的第6天,在法兰西最虔诚的欧德统治的土地上。33当撒拉逊人入侵法兰西时,这天晚上,我们把尊贵的和神圣的玛利亚·抹大拉的遗骨从她自己的雪花石膏坟墓中秘密转移到这里。这具大理石棺本属于圣西德尼亚。他的尸骨已经被取出。这样做是为了保护神圣的抹大拉的遗骨,不让背信弃义的穆斯林的暴行冒犯到她。

查尔斯王子制作了这份文件的抄本并写下了它被发现的经过,大主教和主教们的签名证实了它的真实性。第二年5月5日,普罗旺斯和临近地区的神职人员、伯爵、男爵、骑士和地方官员召开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有关韦兹莱的谎言被披露出来。1280年5月12日,他们被带到圣香山朝拜抹大拉的遗骨。报告中写道:她的头骨完好,但身体的其他部分只剩下几根骨头。她的右前额上还残存着一小块皮肉。艾克斯最高法院的一个代表团(包括院长、首席律师和两名评议员)在报告上签名证实。他们把这里叫做"不要拥抱我",这是一个浪漫的暗示,让人想起耶稣复活后对抹大拉说过的话。

查尔斯王子把抹大拉的遗骨分成三部分保存。她的头骨被装在一个华丽的金半身雕像上,脸部被玻璃面具覆盖。加图53圣香山马西摩教堂的抹大拉遗骨他的父亲,安茹伯爵查尔斯一世把自己的皇冠从那不勒斯送来,贡献出上面的黄金和珠宝。抹大拉的其他遗骨被放在一个银棺里,后来她的上臂骨被放进一个镀金的银圣骨匣中,底座由四头雄狮支撑。

他们认为,既然罗马教会大力宣扬了韦兹莱谎言,教皇应该向信徒宣布事实真相。但这时查尔斯王子的父亲去世,他必须为王国尽责。因此,五年后查尔斯才有机会拜见教皇卜尼法修八世。在此之前,所有在圣香山朝拜过抹大拉遗骨的贵族和神职人员签名证实的文件以及8世纪卡西尼修道士亲手写的羊皮纸文件都已经送交教皇。




第24节:智慧女神索菲娅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1789-99),圣香山遭到了一些破坏。失去控制的人们想破坏掉法国以前被奉为神圣的一切。但抹大拉的遗骨被安全地保存下来,只不过斑晶棺遗失了。

1822年圣灵降临节的星期一,必要的修补工作已经完成。有四万人聚集在这里目睹艾克斯主教把金棺银椁中的抹大拉遗骨送回属于她的地方。此后不久,巴黎的塞纳河边于1842年落成了宏伟的抹大拉教堂。它俯视着协和广场,著名的断头台"吉约坦夫人"在大革命期间就在这里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抹大拉教堂是拿破仑时期著名的建筑物,是由吕西安·波拿巴授权建造的,它证明抹大拉热潮在当时已经席卷整个法国。教堂的建筑风格摹仿早期的雅典神庙,面对国民大会大厦,广场另一端是埃及方尖碑。教堂里有一小根抹大拉的遗骨,是应路易十六世的请求于1785年从斑晶棺中移出的。它本来是送给帕尔马公爵的礼物,但由于后来斑晶棺的遗失,路易十六又在大革命中被处死,它于1810年被送回巴黎大主教的手中。


抹大拉和智慧女神索菲娅的关系


在诺斯替教派的信仰中,玛利亚·抹大拉和智慧女神索菲娅有密切关系。《比斯替索菲娅书》(又名《信仰智能书》)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该书于1785年被收藏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因为是从安东尼·厄斯奎博士的继承人手中购买的,它又被称为《厄斯奎抄本》6。这本古书由六篇文章组成,只有第二篇名为《比斯替索菲娅书》,但现在已经成为全书的名字。其实全书更准确的名字应该是《救世主之书》。

这本古籍由178页羊皮纸装订而成,被分为两栏,每栏平均为32行。它是在基督教早期用上埃及的科普特语写成的,但未被选入《新约》。科普特语是埃及的一种本土语言,但已经不再是象形文字,而是希腊字母加上一些代表固定元音的符号构成的7。科普特语版本的《比斯替索菲娅书》中保留了许多古代资料。它的用词及语法清楚地表明它的原始版本是希腊语,就像《新约》中的福音书一样。

《比斯替索菲娅书》基本上是耶稣和门徒、圣母、他的妹妹莎乐美、玛利亚·抹大拉以及马大之间的对话。对话发生的时间是公元44年,耶稣受难及复活11年之后。这个时间非常重要,因为正是在这一年,玛利亚·抹大拉从海上逃亡到了普罗旺斯。文章是这样开始的:

耶稣复活后,花了11年时间和使徒们交谈。他教给他们最重要的教义和最重要的真理。8

为了让随行的人理解救赎的真义,耶稣把他们带到橄榄山。他们依次向耶稣提问并获得解答。其中玛利亚·抹大拉显得格外突出,她的名字在书中出现了150多次。而彼得只被提及了14次。耶稣把抹大拉称为"纯洁的光"。

彼得对抹大拉独占提问感到很烦恼,为此他向耶稣提出疑问,"我的主,我们再也忍受不了这个女人了。她总是从我们这里抢走提问的机会,不让我们说话,而她总是在说。"9耶稣斥责了彼得,但抹大拉在随后的回应时说,"我害怕彼得,他威胁我,而且他恨我们的种族。"10

这一系列你来我往的谈话都是在讨论"比斯替·索菲娅所说的话",耶稣让每一个人轮流解释神秘的智慧。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解释了,但当抹大拉说完后,耶稣告诉她"你的心比所有兄弟都更接近神国。"11抹大拉成为最能领会智慧女神索菲娅精神的人,从此后就和她密切联系在一起。


圣殿骑士团和抹大拉的遗骨


尽管有教会和它所控制的各个君主(按照《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由教皇加冕),在中世纪最有权力和声望的还是基督和所罗门圣殿贫苦骑士团12。它是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成立的,这些法国和佛兰德骑士都是献身给耶稣的武士修道士。而耶路撒冷圣约翰善堂骑士团是属于浸信会的。这两个骑士团分别被简称为圣殿骑士团和善堂骑士团。在雨果·德·帕言斯(香巴尼伯爵的堂弟)的领导下,圣殿骑士团发掘了耶路撒冷古神殿的遗址,于1127年带回无数珍贵的手稿和财宝。在他们回到法国时,他们的资助人和保护人克勒福的圣伯纳德写道:

在我们的帮助下,任务完成了。骑士们在香巴尼伯爵的保护下穿过法兰西和勃艮第。他们警惕万分,防止人群和教会的攻击。13

后来,1129年1月在特洛伊召开的圣殿骑士团历史性会议上,雨果被正式任命为圣殿骑士团的总团长,圣伯纳德也为修会建立了制度和规定。在此过程中,他特别强调要"保护贝瑟尼,抹大拉和马大的城堡"14。在16世纪西班牙画家尼古拉斯·波拉斯所绘的《圣玛利亚·抹大拉和圣多明我以及圣伯圣德》中,圣伯纳德对抹大拉来到普罗旺斯表示非常欢迎。

在这些珍宝中,一部分是在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入侵之前藏起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在一世纪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的统治时藏起来的。有了大量财富作为支持,圣殿骑士团迅速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金融组织。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就成为欧洲及地中海东部许多君主和议会的财政顾问和债主。

19世纪60年代,英国探险家查尔斯·沃伦爵士在巴勒斯坦勘探基金会15的支持下对耶路撒冷的圣殿山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基金会对于这次发掘的记录非常详细。他们挖了许多垂直的通道直通山下的岩床,然后在垂直通道之间挖了一些横向通道,并因此找到了神殿的地基和下部结构。在更深入的发掘后,他们发现了一个由蜿蜒的走廊和通道构成的地下迷宫,里面有巨大的储藏室和一系列设计精巧的洞穴及蓄水池。16





第25节:炼金术和宗教裁判所





在此过程中,他们还找到了所罗门神殿的方形地基。它的墙壁还是完整的。当时的建筑工艺和第二神殿、后来的哈斯摩年以及希律王时期的神殿都有很大区别。

不久后,在1894年,英国军事工程师制作出了完整的地宫地图,并且在通道中找到了尤其让人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圣殿骑士十字架、一支残破的圣殿骑士佩剑和其他12世纪的古物。17

关于抹大拉遗骨的文件提到,当圣香山的圣马西摩长方形教堂被奉为圣地,并在15世纪晚期对公众开放时,抹大拉的遗骨就被安放在那里直到今天。但1295年教堂开始兴建的时候,她的遗骨在哪里?教皇卜尼法修八世把遗骨委托给谁保管了呢?

鉴于圣殿骑士团极为重要的地位,以及他们在经济上的成就,卜尼法修于1295年把抹大拉的遗骨交给他们保管。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对于韦兹莱骗局的愤怒18。路易七世和其他许多贵族,甚至连克勒福修道院的院长、西多会修士圣伯纳德也被谣言愚弄了。为了纠正这一错误,只有圣殿骑士团才有这个资格保管抹大拉神圣的遗骨。

这一决定当然使腓力四世大怒,因为他的请求被拒绝了。他本身就欠了圣殿骑士团一大笔债,已经破产了,每次看到他们都吓得发抖。他还非常惧怕圣殿骑士团的政治和宗教势力,相比之下他的权力逊色得多。腓力认为他们从耶路撒冷带回了圣约柜,现在又拥有了抹大拉的遗骨,包括在圣香山圣马西摩修道院供奉的镶在金像上的头骨。极端的仇恨使他发起了一场对圣殿骑士团和教皇卜尼法修的讨伐。

我在《圣约柜的失落之迷》19中已经阐述过,圣殿骑士团自从完成耶路撒冷探险后就对炼金极感兴趣。这种奇异物质的反重力特性似乎在他们建造法国哥特式大教堂巴黎圣母院时表现出重大价值。腓力对于圣殿骑士团取得的科学成就非常敬畏。尼古拉·弗拉梅尔和其他炼金术士把这种单原子粉末称为"点金石"。在建造巴黎圣母院时,它被用在了彩色玻璃窗的制造上。这些玻璃是由欧玛尔·海亚姆一派的波斯炼金士设计的,他们提到在制造玻璃的过程中加入了SpiritusMundi--宇宙的呼吸。在提及16世纪西多会和圣殿骑士团的玻璃工艺时,炼金士撒西瑞恩·托兰格写道:

我们的点金石还有两个非常令人吃惊的特性。第一就是运用在玻璃上,它能赋予玻璃各种丰富的色彩。巴黎圣礼拜堂、图尔市的圣加迪昂和圣马丁教堂的彩色玻璃窗都是最好的例子。20

当时的圣殿骑士把这种秘密行为称为Ormus21,了解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如今(几十年前刚刚重新发现这种神秘的科学),这种神秘的物质被物理学家分类为Orme--轨道重排单原子元素。22我们稍后会详细讨论。

为了制造这种神秘物质,圣殿骑士团必须使用大量沙金,郎格多克地区的贝祖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贝祖附近的地区有含量丰富的沙金矿,开采也很方便,正好是他们炼金所需要的。他们把这片土地的拥有者伯特兰·德·布朗什福特引入圣殿骑士团,并于1153年任命他为总团长。


炼金术和宗教裁判所


13世纪早期,和圣殿骑士团的炼金活动密切相关的是西多会的顾问,来自皮卡地区的维拉尔·德荷康特23。他是一位几何学者、建筑师和炼金士。1795年,圣日耳曼的巴黎修道院把他的《草图集》--装在猪皮夹里的羊皮纸文件集捐给了法国国家图书馆24。它从中世纪起就被保存在巴黎修道院里。这本珍贵的手绘本中有许多出色的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图,包括著名的沙特尔大教堂的设计图25。这些设计图来自一本2世纪的希腊炼金术士手稿,是献给法兰西的守护女神NotreDamedeLumière"光之女神"的。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庄严的设计图之一。

17世纪的天主教神职人员对圣殿骑士团建造的教堂非常惧怕,因此他们毁掉了许多杰作。例如1690年毁掉了欧赛尔教堂,1768年毁掉了桑斯教堂,1778年毁掉了兰斯教堂,1795年毁掉了阿拉斯教堂。但死于1654年的沙特尔教士让-巴蒂斯特·索切特,从来就不敢打沙特尔教堂的主意。今天它仍然存在着,成为从中世纪最大、保存最完好、最不可思议的教堂。

德荷康特被誉为"中世纪的达·芬奇",他把抹大拉装在黄金座上的头骨称为CaputMortuum。这不仅是因为它在拉丁文中有"死者头部"的意思,还因为在头骨的保存上使用了炼金术中的技术。CaputMortuum指的是在炼制点金石粉末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深紫色的物质。它还是三氧化二铁的别称,文艺复兴时代早期开始画家就用它当紫红色的颜料,今天在绘画用品商店仍然可以买到,仍然被称为CaputMortuum。

在贝祖时代,另一个和圣殿骑士团有密切联系的人是著名神学家、炼金术士、实验化学家阿尔伯特·马格努斯(伟大的阿尔伯特1206-80年)26。阿尔伯特还和多明我会有关。他于1223年和同僚圣托马斯·阿奎那(也是一位物理学家)一起加入多明我会。他是罗马圣宫的大师,曾在瓦朗谢讷教导修会多明我会总会的会员,还曾在巴黎的圣雅各学院授课27。阿尔伯特写了许多关于点金石特性的著作,再次肯定那时的圣殿骑士团和相关修会极为重视炼金活动。

到1296年,贝祖原本分散的圣殿骑士团活动逐渐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大地方分团。康帕纽-瑟-奥德附近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阿拉贡的骑士团成员来到这里建立岗哨日夜不停地守卫着。腓力四世怀疑约柜和抹大拉的遗骨就保存在这里。但由于圣殿骑士团拥有自治权,只服从教皇的命令,因此腓力无法对贝祖发动直接攻击。他所需要的是一名易于操纵的教皇,让他随意摆布。




第26节:死海古卷中的密码





他派人暗杀了教皇卜尼法修八世,随后继任教皇本尼迪克特十一世又被腓力四世的律师威廉·德·诺加莱毒死28。1305年,本尼迪克特被腓力钦点的波尔多大主教伯兰特·德·高特所取代,后来他成为教皇克雷芒五世。由于受惠,新教皇不得不臣服于腓力的控制之下。腓力四世计划向贝祖的圣殿骑士团发起全面进攻,让他们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中。

1307年12月13日星期五,腓力四世的党羽发动了袭击29,但他低估了圣殿骑士团的情报网。知悉了他意图的拉伯扎迪拉伯爵查普莱及时发出警告,让圣殿骑士团得知迫在眉睫的危险。他连夜派出七名骑士把消息送到骑士团的关键所在地,包括巴黎、圣马洛和贝祖。这七名骑士是加斯顿·德·拉·皮尔费伯斯、加登·德·蒙塔拿、简提利斯·德·弗利格诺、亨利·德·蒙特福特、路易斯·德·格里莫德、皮尔·约里克·德·里瓦尔特和西撒尔·米维勒。30

当时,圣殿骑士团的总团长是雅克·德莫莱。骑士团的大部分财富都藏在他们巴黎总部的地下金库中。以此为主题的著名油画《圣殿骑士团与圣约柜》(1147年)如今仍然保存在凡尔赛宫中。

雅克及时把巴黎的财富转移到从拉罗谢尔调来的舰队上。大多数船只逃到苏格兰,有一部分逃到葡萄牙。他本人和骑士团的一些骨干留在法国继续工作。当时他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通知所有骑士团成员腓力发动袭击的消息。信使们向四面八方传递消息,但在许多地方都已经太迟了。然而腓力并没有得到预期的财富。当他的手下到达贝祖的骑士团分部和炼金场时,这里已经空无一人。实际上,当时的法国国王是没有权力控制贝祖的,因为贝祖是处于西班牙阿拉贡王朝的统治下。

在这一过程中,腓力对圣殿骑士团提出多项指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把他们称为"异端"。法国所有骑士团成员都被逮捕。他们被监禁、审讯、拷打并被处以火刑。腓力的手下收买证人指控骑士团成员,有些证词漏洞百出。但无论是被威逼或利诱,这些证人提供证词后往往就失踪了。

为了寻找抹大拉的头骨,腓力指控骑士团成员在举行异教仪式时崇拜一个头颅。威廉·德·诺加莱严刑拷打被捕的骑士团成员,想追查出抹大拉头骨的下落,但他失败了。巴黎圣殿骑士编造出许多故事,但没有一个是腓力想要的真相。而那些所谓"证人"和想渗入骑士团内部的人对此根本一无所知。有些人说它是猫的头颅,有些人说它是公鸡、山羊或者是一个极端恐怖的魔鬼的头颅。31

雷尼尔·德·拉赫想承认的确有一个头颅。纪尧姆·德·阿伯利说它是一个有须的男性头颅。雨果·德·皮拉德说这个头颅还长着四条腿。后来纪尧姆翻供说它是一个女人的美丽头颅。每个人的说法不一样:它有一张脸、两张脸、三张脸;它有胡子,它是秃头;它是银的,它是木头的;它是施洗者约翰的头颅;它是圣厄休拉的头颅;它是雨果·德·帕言斯的头颅;它是个处女的头颅;它很大,它很小;它有光滑的皮肤;它镶嵌了红宝石;它是印着耶稣面像的维罗尼卡的手巾;它是一幅画。骑士团成员的招供千奇百怪,但对腓力都没有用。他清楚地知道那是什么。他只是想知道它在哪里。

但在骑士团成员的受审过程中,有一个特定的事实贯穿始终。那些知道真相的骑士们达成了某种共识,在被问到这个神秘的头颅时,他们都会把它称为"巴风特"。


《死海古卷》中的密码


《死海古卷》是目前了解前福音书时代朱迪亚文化的最重要的资料32。在这些珍贵的手稿中,《铜古卷》详细记录了耶路撒冷和汲沦谷墓地的财宝清单和埋藏位置;《战争手册》完整地记录了当时的军事战略思想;《会规手册》则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风俗,并且阐明由12人组成的最高公会对于维护信仰的重要性。杰出的《哈巴谷书注释》记录了当时的名人和重大社会进步。虽然它可以说是《以赛亚书》的草稿,但它长达30多英尺(9米),是《死海古卷》中最长的卷轴,而且年代比其他已知《旧约》都早几百年。

除此之外,埃及有了一个后福音书时代的重大发现。1945年12月,两名农民在奈格罕玛狄城附近的墓地挖肥料的时候挖出一个密封的大罐子,里面共有13本皮革镶边的书。这些手稿内容丰富,是按照诺斯替教派的传统以科普特语写成的。它们被称为《奈格罕玛狄藏书》。

开罗的科普特博物馆经研究证实,这些书其实是更古老的希腊语文件的译本。事实上,一些文稿的出处非常古老,甚至融入了福音书时代的教义。在这52篇文稿中有各种宗教文献,还有一些以前未被发现的福音书。它们的内容和圣经中大相径庭。例如,索多玛和俄摩拉并非罪恶和堕落之都,而是智慧和知识之都。而且,这些文稿不仅说明是耶稣导演了自己的受难,而且清楚地阐明了耶稣和玛利亚·抹大拉之间的真实关系。

在上世纪50年代,共有一千多座坟墓在《死海古卷》出土地库姆兰被发掘出来。人们还发现了第二居住期的一个大型修道院,里面有会议室、灰泥长椅、一个巨大的储水池和错综复杂的管道系统。在抄写室里有墨水池和长桌的遗迹,有些桌子长达17英尺(5米),《死海古卷》就曾经铺在上面。33

在库姆兰发现了许多《旧约》的原稿。和《以赛亚书》的情况一样,它们也是《创世记》、《出埃及记》、《申命记》和《约伯记》的原稿。这里还有对一些文献、法律文件和档案的注释。在这些古代文稿中还有一些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圣经文献,比此前的希伯来语《圣经》还要古老。

这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书记员所写的注释,他们把《旧约》的经文和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联系了起来34。这种相关性在他们对《圣歌》以及《那鸿书》、《哈巴谷书》、《何西阿书》的注释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把《旧约》经文和《新约》时代的现实相联系的方法是对末世学理论的应用。这是一种结合了密码的表现手法,给《旧约》中的单词和短语赋予特殊意义,使它们和当时的现实联系起来35。只有那些知道密码的人才能理解这些特殊意义。




第27节:正在残忍地迫害基督徒






艾赛尼教派信徒都会使用这种密码,它们出现在福音书的寓言中,前面往往加上一句"对有耳能听者"。为了不让罗马人发现福音书中的密码,福音书被赋予双重意义(表面上是福音书,实际上是政治信息)。这些被小心翼翼传递出来的信息都使用了库姆兰书记员设计的密码。然而,一直到《死海古卷》被公开发表后,人们才掌握了这种密码,并通过它对福音书中隐藏的政治信息有了更多了解。

在试图破译《死海古卷》的众多学者中,最突出的莫过于休·斯康菲尔德博士。他是中东问题专家,并且是世界公民协会以及国际仲裁委员会的前会长。他于195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斯康菲尔德博士是第一个用客观和真实态度把《新约》从希腊文翻译成英文的犹太人,并因译文的精准备受赞誉。

在研究《死海古卷》中的《旧约》原稿的过程中,休·斯康菲尔德发现当时的书记员常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密码。希伯来语字母表共有22个字母,这种密码就是把前11个字母和后11个字母以相反的顺序一一替换。以英语字母表为例,就是把A换成Z,B换成Y,C换成X,以此类推。在希伯来语中就是Aleph等于Tau,Bet等于Shin。这几个希伯来字母的首字母是ATBSh,因为它被称为Atbash密码。36

利用这一密码,人们在《圣经》中找到了大量隐藏的信息。而且当斯康菲尔德博士把它用在圣殿骑士团成员常说起的"巴风特(BAPHOMET)"一词上时,他有了惊人的发现。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14世纪对圣殿骑士的宗教审判的记录里,而他知道圣殿骑士于1127年从耶路撒冷带回了大量古老的经文。《死海古卷》的出土让Atbash密码重见天日,他认为圣殿骑士也有可能掌握了艾赛尼信徒使用的这种密码。他先把"巴风特(Baphomet)"转成希伯来语,然后套用Atbash密码,眼前赫然出现了"索菲娅(Sophia)"一词。37

【圣殿骑士团的巴风特-索菲娅肖像】

有些受审的圣殿骑士承认他们崇拜的是一个美丽的女性镶金头骨,而有些则说是一个有胡须的男性头颅。因此休·斯康菲尔德采用了另一个求证方法。在中世纪的卡巴拉犹太教派中,有胡须的男性代表着"宇宙人",他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Chokmah。如果直译,Chokmah就是"智慧",这和Sophia在希腊语中的意思一样。我们发现,圣殿骑士在受审时其实并没有说谎。他们在描述崇拜物时也没有互相矛盾,因为巴风特(Baphomet)=索菲娅(Sophia)=智慧=抹大拉。

斯康菲尔德博士在他的报告中做出了结论:"圣殿骑士团崇拜的美丽的女性头骨代表着智慧女神索菲娅,这一点毫无疑问,而索菲娅在基督教信仰中就是指玛利亚·抹大拉。"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在1295年教皇卜尼法修八世下令重修圣马西摩长方形教堂时,抹大拉的遗骨一直保存在圣殿骑士手中。但圣殿骑士于1307年被腓力四世镇压,那么在1307年到15世纪晚期圣马西摩教堂重新开放的这段时间里,是谁守护着抹大拉的遗骨?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揭晓答案。


第七章为什么真实的历史文献未能入选《新约》?


马大是抹大拉的姐姐吗?


在《约翰福音》中提到耶稣曾让贝瑟尼的拉撒路死而复生。1这被认为是耶稣所显示的主要神迹之一,也是大祭司该亚法和法利赛人如此惧怕耶稣,要"一起商议把他处死"(《约翰福音》)的原因。虽然它直接导致了耶稣的受审和受难,《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却对此事只字未提。

《约翰福音》在很多方面都是很独特的,其余三篇福音书一般被认为是对观福音书。"对观"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思是"用同一种观点看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可福音》是福音书的本源,《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作者都是参照它创作的。《马可福音》的作者是与圣保罗共事的约哈尼斯·马库斯,在《使徒行传》中被称为约翰·马可2。二世纪的传教士亚历山大的克雷芒认为它成书于公元66年,朱迪亚的犹太人起义反抗罗马统治者期间。在这次起中义,编年史作家弗拉维斯·约瑟夫斯是加利利的军事指挥官。

犹太人起义是《马可福音》在罗马帝国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在艰难时期带给人们一点希望。除了在朱迪亚的战争以外,圣彼得和圣保罗都被尼禄处决了,罗马人正在残忍地迫害基督徒。传播福音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好消息。英语中的"福音(Gospel)"译自希腊语"Euaggelos",它的意思就是"带来好消息"。

如果耶稣使拉撒路复活的故事出现在《马可福音》中,那么它就很可能会出现在《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它们出现的时间比《马可福音》稍晚。《约翰福音》在内容、风格和观念上都和其余福音书有显著不同,它受到了希律王时期艾赛尼派教义的很大影响。因此,它的忠实信徒小心地保留着它和对观福音书的不同。虽然它是在其他三本福音书之后才开始传播的,但它的内容和《死海古卷》有惊人的一致,这似乎说明它是成书于公元37年左右3。《约翰福音》中有着在其他文献中从未出现过的大量细节描写,这使许多学者认为它的记录才更接近历史真实。

在《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包含了一些《马可福音》中所没有的内容。例如耶稣降生,《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中都没有提到。然而,《马可福音》中的全部内容都可以在其他对观福音书中找到。那么为什么《马可福音》的作者没有提到让拉撒路死而复生这么重要的事呢?为什么《约翰福音》是惟一提到这件事的福音书?






第28节:教会销毁有关证据





在《约翰福音》中,玛利亚·抹大拉和马大是拉撒路的妹妹。《路加福音》提到耶稣来到马大家时也把她们说成姐妹俩。在这个故事中,马大非常烦恼,因为她要做所有的接待工作,而玛利亚·抹大拉一直坐在耶稣的脚前跟他谈话。这一段故事只有短短五句(《路加福音》),却成为许多著名画家的灵感之源,例如佛梅尔、勃鲁盖尔、鲁本斯、丁托列托和维拉斯贵兹。

马大在《新约》中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这里,一次是在拉撒路的故事中。她并不是耶稣的门徒,也没有陪伴圣母出现在耶稣受难地和坟墓旁。然而,她和玛利亚·抹大拉、圣母玛利亚和莎乐美一起出现在《信仰智能书》中。耶稣复活十一年后,她也参与了那次关于智慧的讨论。后来据记载她和抹大拉一起去了普罗旺斯。

【《拉撒路复活》--施诺尔·冯·卡洛斯费尔德(1794-1872年)木版画】

马大的遗体被葬在法国维埃纳省塔拉斯孔一个献给她的教堂里。教堂的造型就像一艘倒扣的船,柱子被造成桅杆的形状,教堂中殿装饰着许多描绘抹大拉海上之旅的画。教堂里还立着一块碑,以纪念国王克拉维斯于公元500年对此地的造访。4

阿尔勒的圣该撒留(公元470-542年)5在作品中提到,圣马大联合教堂本来被称为"船上的圣玛利亚"。直到今天,教堂的晚祷中还有这样的句子:来吧,基督的新娘,接受主为你准备的永远的王冠。为了表示对马大的尊重,教义中加入了以下内容:

她是聪明的童女中的一个,主认为她很警醒。当她拿着灯的时候,也会预备油…半夜有人喊,看呐,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他。当主到来时,她同他一起进入婚礼坐席。6

和"玛利亚"的神圣地位一样,"马大"也是一个头衔。马大的意思是"女士",马大和玛利亚之间的区别是马大能够拥有自己的财产,而玛利亚不可以。因此,在《路加福音》中提到的贝瑟尼的房子特别说明是马大的房子。马大并不是玛利亚·抹大拉的同胞姐姐,她是祭司西门·拉撒路的妹妹。玛利亚·抹大拉只是他们同教派的姐妹,拥有"童女"的称呼,我们在第四章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马大和拉撒路实际上是抹大拉的姨妈和舅舅(见拙作《圣杯的血统》第338页)。


教会销毁和抹大拉有关的证据


《马可福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三篇对观福音书中最主要的一篇,而它有两个明显的不寻常之处,这颇耐人寻味。第一,流传最广的译本中添加了一些希腊语原版中没有的内容。第二,它删去了原版中存在的一些内容。

当4世纪《新约》出现时,《马可福音》是在第16章第8节结束的,没有叙述耶稣复活之后发生的事情7。这些文献摘自梵蒂冈档案中的《梵蒂冈抄本》和《西乃抄本》8。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马可福音》第16章的最后12节文风迥异,是公元397年之后由《新约》甄选委员会的主教们补写的。

在原作中,《马可福音》在玛利亚·抹大拉和其他女子离开耶稣的空坟后就结束了。后来补写的部分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马可福音》巧妙地提醒了玛利亚·抹大拉身上曾有"七个鬼",和《路加福音》相呼应。事实上,它是除《路加福音》外惟一提到这件事的经文,但它在降低抹大拉的地位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同为补作的《马可福音》中,复活的耶稣教导他的男性门徒:"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这再一次成功地把玛利亚·抹大拉和其他女性排挤出了传播福音的行动,恢复了男性在基督教中的特权地位。9

最近的发现表明在《马可福音》被选入《新约》时,一些关于玛利亚·抹大拉、马大和拉撒路复活的真实文字被删掉了。1958年,已故哥伦比亚大学古代历史教授莫顿·史密斯在库姆兰附近的马撒巴修道院藏书塔中发现了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的一份手稿。马撒巴修道院有一道阶梯从悬崖直通汲沦谷,是朱迪亚最壮观的建筑之一。

史密斯在给藏书制作清单时有了惊人的发现。在安提俄克的圣依纳爵的作品集中,有一封亚历山大的克雷芒(公元150-215年)写给同事西奥多的信10。信中有《马可福音》一段不为人知的内容。克雷芒在信中讨论了一个异教组织"Carpocration"。他们信奉马大和莎乐美(是西门-拉撒路的妻子海伦娜-莎乐美,而不是耶稣的妹妹莎拉-莎乐美)传播的教义11。信中说明《马可福音》中的一部分被删去了,因为它们不符合正统教会的要求。在解释删除它们的原因时,克雷芒写道:

即使他们(Carpocration)所说的是事实,热爱真理的人也不应该赞同他们。因为并不是所有事实都是真理,以世俗眼光来看的真理也并不一定是和信仰相一致的真正的真理。你不能对这些事实让步,当你删掉这些事实时也不应该承认它们是《马可福音》的一部分,而应该坚决否认。因为并不是所有事实都要让世人所知。12

《马可福音》被删去的部分就是拉撒路在墓门打开之前就从坟墓里呼唤耶稣的情景。13很显然,拉撒路并没有死亡,耶稣的"起死回生"也并不像它被宣扬的那样是一个神迹。

圣克雷芒把拉撒路复活的这一段从《马可福音》中删去了,因此《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并没有提到它,而《约翰福音》对此有清楚的叙述。这两篇福音叙述这件事时最主要的区别是玛利亚·抹大拉的表现。《约翰福音》中写道:

马大听见耶稣来了就出去迎接他,玛利亚却仍坐在家里…(马大)暗暗地叫她妹子玛利亚说:"夫子来了,叫你。"玛利亚听见了,就急忙起来,到耶稣那里去。

这里没有说明抹大拉犹豫的原因,但除此之外,每件事都描述得非常清楚。马大离开了家,抹大拉却留在屋子里,直到耶稣召唤她。然而在被删掉的《马可福音》中,这件事的细节被描述得更详尽。抹大拉其实刚开始就和马大一起离开了家,但被使徒们严厉斥责并被送回家等待耶稣的召唤。






第29节:为什么被集体屠杀





事实上,作为耶稣的妻子,抹大拉必须遵守一系列严格的规定。除非丈夫同意,她不可以擅自离开家去迎接丈夫14。《约翰福音》中的描写没有解释抹大拉的行为,还比较好掩盖,但《马可福音》中的描写就过分具体了,必须被删去,因为它清楚地表明了耶稣和抹大拉的婚姻关系。用克雷芒自己的话说,它说出的是"事实",而不是在传递"和信仰相一致的真理"。

由于拉撒路的故事被删掉,在《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中,玛利亚·抹大拉为耶稣涂油膏的地点只好变成麻疯病患者西门的家中;在《路加福音》中,他被称为法利赛人西门。而在《约翰福音》中,涂油膏的地点是在拉撒路家中15。为了弄清这一点,我们必须了解整个故事的经过,而且必须明白《圣经》中"死亡"一词的意义,《死海古卷》中的书记员密码是有效途径。

被称为拉撒路的人就是耶稣的朋友和门徒西门,他曾经是一名法利赛派信徒。在《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的使徒名册中,他被称为迦南人西门;而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中,他被称为奋锐党的西门。奋锐党是好战的自由分子,鼓吹和罗马作战,有时被称为Kananites(希腊语"狂热者")。

公元32年,西门认为当权者腐败,于是组织了一场针对罗马总督彼拉多的起义。根据约瑟夫斯在《犹太古史》中的记载,起义的原因是彼拉多挪用公共基金修缮自己的私人供水设备。16人们在审判庭正式指控了他,但彼拉多的手下谋杀了那些证人。奋锐党的西门很快领导了一次武装起义,但起义不可避免地失败了,西门被国王希律-阿格里帕一世宣布为非法。

在犹太法律中,被宣布为非法就是一种法律上的死刑,是对被社会遗弃的人的一种精神处决(和逐出教会相似),被宣布为非法的人常被比喻性地称为"死亡"。然而,执行的过程长达四天。同时,被宣布为非法的人会被剥光衣服,包在裹尸布里17,被关起来等待"病死"。在拉撒路的故事里,马大和抹大拉知道如果他不在第三天被解救,他的灵魂将被永远宣告有罪,因此她们向耶稣传递消息,说西门"病了"。(《约翰福音》)

起初耶稣没有行动的权力,因为只有大祭司或者长老才能解救西门,而耶稣没有任何神职。但是刚好希律-阿格里帕一世和罗马当权者发生了争执,由他的叔叔希律-安提帕暂时掌权,而安提帕支持奋锐党反对彼拉多的行动。安提帕抓住这个良机撤消了宣布西门为非法的命令,并下令把西门从精神死刑中解救出来。

虽然最后对西门执行精神死刑的日子已经到了(宣布他为非法的第四天),耶稣还是决定不顾一切擅自运用神职人员的权力解救西门。为了达到目的,他把已经精神死亡的西门封为亚伯拉罕的管家以利以谢(即拉撒路),而且以高贵的亚伯拉罕之名召唤他,让他从亚伯拉罕的怀抱中重生。因此,拉撒路(奋锐党的西门)在没有经过大祭司、长老或者古犹太最高评议会兼最高法院批准的情况下被解救了。

耶稣公开愚弄了犹太教的权威,但希律-安提帕随后迫使犹太教当权人士默许了这一既成事实。对普通人来说,这一政治上的空前之举的确是一个神迹。就是从那时起(《约翰福音》),大祭司该亚法和法利赛教徒开始"商议要杀耶稣"。

麻疯病人(Leper)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被排斥的人"。"麻疯病人西门"其实应该翻译成"被排斥的西门",这是由于他曾经被宣布为非法。这样一来,福音书随后叙述的"麻疯病人"在豪宅中接待地位很高的朋友就变得合理了。(《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


清洁派教徒为什么被集体屠杀?


1959年,多明我会修士安托万·多待尼18出版了一本关于耶稣和玛利亚·抹大拉的引起争议的宣传册。这份报告名为《杜兰德·德·欧斯卡和反异教的争论》,它是为定期刊物《罗马多明我会历史学院19年度总结》而汇编的。在提到中世纪法国南部的清洁派教徒的历史记录时,多待尼写道他们相信"玛利亚·抹大拉的确是基督的妻子"。20

在宗教审判一个世纪之前,郎格多克(马赛西北,狮子湾)的清洁派教徒是最不为人接受的非正统基督徒,他们被称为"异教徒"。他们不仅崇拜抹大拉,还是Desposyni的拥护者,把救世主的血脉称为Albi-gens。在普罗旺斯古语中,女性精灵被称为albi(elbe及ylbi都是它的变体)。他们把郎格多克的清洁教派中心命名为Albi。这是为了尊重被称为"圣杯"的大卫王皇室的母系后裔。(虽然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神话中elf是女性精灵的意思,但《旧约》中把它解释为王族的领袖。)21

1208年,教皇英诺森三世严厉斥责了清洁教派有悖基督教的行为。第二年,一支3万士兵组成的教皇大军在西蒙·德·蒙特福特的指挥下来到这里。他们披上十字军战士的红十字掩人耳目,真正的目的却令人发指。他们要彻底消灭被教皇和法国国王腓力二世称为异教徒的清洁教派信徒。灭绝人性的屠杀持续了35年,其间无数清洁派信徒丧生。1244年,骇人听闻的屠杀达到了顶峰,他们在孟塞神学院对200多名不愿放弃信仰的清洁派信徒施以火刑。22

从宗教意义上来说,清洁派的教义本质上和诺斯替教派一样。教徒都追求精神目标,他们相信人的精神是纯洁的,肉体却是污浊的。虽然他们的教义和罗马教会的有区别,但教皇对于清洁派的恐惧来自一种更大的威胁。据说清洁派守护着一件伟大神圣的珍宝,它和不可思议的古老知识相关,是一种独特深奥的智慧,被称为Sapientia。它甚至超越了基督教。郎格多克地理位置优越,8世纪这里出现了犹太王国塞普提曼尼亚。这里的人们都信仰拉撒路和玛利亚·抹大拉,他们认为抹大拉是基督教的圣杯圣母。23






第30节:都被下令毁掉






和圣殿骑士一样,清洁派也对犹太文化和穆斯林文化非常宽容。教皇曾指责过图卢兹伯爵让犹太人担任公职。清洁派还坚持两性平等24。但天主教宗教裁判所(成立于1233年)正是以此为借口遣责并残酷镇压清洁派。他们被指控犯有亵渎和淫荡罪。但和指控相反,证人们都只能说出清洁派"热爱教会"并且对教会神职不懈的付出。他们相信上帝和圣灵,背诵主祷文,并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福利制度,开办慈善学校和医院。他们甚至把《圣经》译成了自己的语言"Langued'oc",这也是地名郎格多克(Languedoc)的由来。非清洁派教徒也同样从他们无私的帮助中受益。

简而言之,清洁派只是不服从天主教会、在没有取得执照的情况下布道、不要求天主教会任命神职人员,也不要求像天主教会一样拥有华丽的教堂。克勒福的圣伯纳德曾说过:"没有人的布道比他们更接近基督的本意,他们的精神是纯洁的。"然而教皇的大军仍然开到,披着圣战的外衣,要把清洁派彻底铲除。

这次镇压并不仅仅针对清洁派本身,还有支持他们的人,这就包括了大多数郎格多克人。虽然当时郎格多克在地理上属于法国,但它是一个半自治地区。它在政治上更靠近西班牙北部,图卢兹伯爵是这里的领袖。和当时西欧普遍压抑的气氛相反,郎格多克地区明显更宽容,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25事实上,这里还是行吟诗和骑士爱情故事的中心。在贝赛尔、弗瓦、图卢兹和普罗旺斯伯爵的保护下,这两种艺术形式欣欣向荣。人们教授古代语言、文学、哲学和数学。这一地区相对富裕,经济比较稳定。但当1209年教皇的大军开到比利牛斯山脚下时,这一切都改变了。由于暗示清洁派支持王室血脉(Albi-gens),这次残暴的镇压运动被称为阿尔比(Albigensian)宗教战争。26

在中世纪诸多所谓异教中,清洁派是最不具威胁性的,而且清洁派和一个古老的事实相关也并不是新闻。塞普提曼尼亚国王杰龙尼四个世纪之前就在郎格多克建立了犹太学院。然而,罗马教会的主教们担心清洁派会推翻正统教会的教义。对这个绝望而狂热的权力机构来说,只有一个解决办法。这些人决定"把他们都杀光"。


和抹大拉有关的历史文献


我们已经介绍过《厄斯奎抄本》中的《信仰智能书》,里面描述了公元44年玛利亚·抹大拉和众使徒与耶稣讨论的情景。然而,和被删去的《马可福音》一样,还有其他古代文献突出了抹大拉的地位。希波吕托斯和罗马教会成立之前的基督徒把抹大拉称为"使徒中的使徒"。

1969年,抹大拉正式被天主教会列为圣徒(纪念日为7月22日),有趣的是17世纪圣香山的一个多明我会女修道院曾经提出过这一请求,但被驳回了。法国多明我会女修道士的这一举动是受到了改革家普罗旺斯的米夏埃利斯教士的鼓励。当时他刚被选为圣香山马西摩修道院院长。此前,为多明我会创作每日圣诗的历史学家托马斯·崔杰在1691年7月22日写道:"玛利亚·抹大拉,布道者的保护女神。"然后他补充了个人对抹大拉的评价:"你有如此美德,把我们当作你的孩子和兄弟,这让我们感到无上荣耀…你希望你珍贵的遗体被守卫,你苦修的地方被崇拜,你为此高兴。"

多明我会的第一任会长纪尧姆·德·托尼斯于1295年6月20日从卡西尼教徒手中接管了圣香山的修道院。除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修道士们一直居住在这里,直到1957年。后来修道院被移交给修女管理,她们从1872年起就在附近建立了女修道院。在那不勒斯、西西里和普罗旺斯国王查尔斯二世重建圣香山圣马西摩修道院的工程结束后,在博洛尼亚总会的建议下,多明我会于1297年第一次庆祝了玛利亚·抹大拉纪念日,参加庆祝的还有查尔斯二世的多明我会指导及忏悔牧师皮埃尔·德·拉玛侬。圣母玛利亚一直是多明我会的保护女神,但玛利亚·抹大拉当时也被奉为保护女神。从那时起,他们就赋予两个玛利亚同等的地位。《多明我会礼拜仪式》的作者莫蒂尔教士中肯地评价道:修会守护着抹大拉的遗体,抹大拉保护着修会。27

在玛利亚·抹大拉的普通肖像画中,证据比比皆是。有她和圣多米尼克在一起的作品,也有她和14世纪多明我会修女锡耶纳的圣凯瑟琳在一起的作品。凯瑟琳曾在1376年到圣香山朝圣。在1320年左右,多明我会的萨沃纳主教委托意大利画家西蒙·马特尼创作了一幅他和抹大拉在一起的作品。同样是在1320年左右,圣芳济会的提奥博多·蓬塔诺也曾委托乔托创作出一幅类似的杰作。这幅壁画至今仍然保留在阿西尼圣弗朗西斯教堂的抹大拉礼拜堂中。画面中的蓬塔诺显得非常渺小,陪伴在穿着红衣的高大的抹大拉身边(见图17)。加图17《抹大拉和蓬塔诺教士》

赖高德的多明我会导师圣托马斯·阿奎那在1787年作了一次关于抹大拉肖像画的重要布道,声明"红色是信仰的颜色"。这在某种意义上契合了正统天主教会的观点,因为枢机主教也着红袍。但只要涉及到女性,梵蒂冈就全盘否认了这一点。女性穿红袍不仅亵渎神明,而且意味着妓女的放荡和淫乱。在女修道院的画中,抹大拉经常穿着白色的修女服,在她手拿红蛋的那幅画中就是如此(见图14)。这也不能被罗马教会所接受,因为他们认为白色是纯洁的颜色,不能用在一个罪人身上。(我们在今后的叙述中将涉及到绘画的规则。)加图14《抹大拉和红蛋》

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个事实,就是修道士对玛利亚·抹大拉的崇拜始自公元410年马赛的卡西尼派。卡西尼派的创立者约翰·卡西尼曾居住在伯利恒。当时正是君士坦丁大帝创立的天主教于397年召开迦太基大公会议、汇编《新约》的时候。所有没入选《新约》的福音书、使徒书和其他文献都被下令毁掉。因此,大量文件或被烧毁、或被分散藏在欧洲各地。







第31节:不知道耶稣已经复活






卡西尼清楚地知道在有关玛利亚·抹大拉的文件中都有什么内容,但直到18世纪《信仰智能书》出现以及人们1945年在奈格罕玛狄发现了52篇文件后,这些秘密文件中的一部分才得以重见天日。这52篇文件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被翻译出版。1500多年以来,天主教会挑选的《新约》是我们能接触到的惟一一本基督教经文。直到最近我们才发现卡西尼知道些什么,多明我会的修道士们又坚守着什么。


未能入选《新约》的福音书


由于发现了《死海古卷》和《奈格罕玛狄藏书》,加上成千上万份《旧约》时代的其他文件出土,天主教稳固地传播了十几个世纪的教条受到了挑战。当然,人们可以相信他们选择的一切,但最近发现的文件让我们从新的角度看待基督教的历史。从某些方面,它们加强了长久以来的信念;但从另一些方面,它们让我们看清了被掩盖的历史真相。

盲目的信仰不再是惟一的选择,因为现在有新的资料等待评估。我们要么就充分考虑手中的证据,要么就对这些证据弃之不理遵循旧有的规则。我们现在拥有的是选择权,选择在什么基础上做出经过深思熟虑的结论。我们不能一边挑战现有的教条,一边又把新的教条强加在人们身上。教条是必须无条件接受的,但只要人们拥有自由意志和选择权,它就无法束缚我们的思想。

"异教"这个词来自希腊语的Hairesis,意思是"选择"。因此,对于异教的指控其实就是剥夺了人们的选择权。在宗教审判时期,不服从罗马教会和主教们的意愿就是有罪的,但今天已经不一样了。人们有权选择,但必须是建立在大量事实基础上的选择。因此,除了研究十几个世纪之前教会为了特定利益挑选出来的文件之外(他们觉得是为我们好,但没有得到我们的允许),我们还要研究非正统资料。

我们必须弄清《新约福音书》的选择是基于什么规则。但首先让我们研究一下未入选《新约》的一些文件,也就是出于某种原因被掩盖的资料。

和《信仰智能书》一样,其中一篇文件对约翰·卡西尼来说非常熟悉,就是《救主对话录》。这也是以问答形式记录的,但参与的人更少,只有耶稣、马太、达太和玛利亚·抹大拉。讨论中包括了克白拉教义,也涉及到圣杯。主要内容集中在救赎和人如何到达光明这两点上。书中记录了大量耶稣的话,被称为"Q"(来自Quelle,意思是"来源")。其中一些话出现在《约翰福音》和对观福音书中,另一些则出现在其他没有入选《新约》的文件中。就我们所知,《救主对话录》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把玛利亚·抹大拉描写成一个有深刻见解的先知,一个最优秀的使徒,是"洞悉一切的女人"。28

除了说出耶稣爱玛利亚·抹大拉之外,《新约》中对于他们之间亲密关系的描写多是遮遮掩掩的。但在《腓力福音》中完全不同,里面公开描写了耶稣和抹大拉的关系:

救世主的配偶是玛利亚·抹大拉。29基督爱她胜过所有使徒,常亲吻她的嘴。其他使徒非常不快,对此表示不满。他们对他说:"为什么你爱她比爱我们所有人都多?"救世主回答说:"为什么我不像爱她一样爱你们?…婚姻的真理是伟大的,因为没有它世界就不存在。世界的存在依靠男人,男人的存在依靠婚姻。"

虽然这里特别提到了"配偶"(尤指皇室配偶)和婚姻的重要性,但我们最应该注意的还是接吻的细节。这是新娘和新郎的婚礼仪式,而不是私订终身的举动或者朋友之间的礼节。在王室婚礼中,接吻是第一道程序。《旧约·雅歌》刚开始就写道:"愿他用口与我亲嘴,因你的爱情比酒更美。"

《彼得福音》中的内容同样耐人寻味。1886年,开罗法国考古团在上埃及亚米密的古代公墓里发掘了一个修道士的坟墓,结果在里面发现了《彼得福音》30。和许多古羊皮书一样,它也损毁得相当严重,一些书页已经遗失了。但人们还是在残本中发现了相当有趣的内容,这是公元二世纪罗索斯的安那托利亚基督徒的教义。

《彼得福音》的叙事内容和《新约》中的福音书差不多,都是耶稣的受难、埋葬和复活。但它突出的重点非常特别,让玛利亚·抹大拉占据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写到出现在耶稣坟旁的女人时,它根本没有提到圣母和其他女人的名字,只提到了玛利亚·抹大拉"带着她的朋友们一起来到他长眠的坟墓旁"。在另一节中,它的表述方式也是"玛利亚·抹大拉和另一个玛利亚"。

也许所有未入选《新约》的文件中,最重要的就是《玛利亚·抹大拉福音》。它也是在奈格罕玛狄出土的。1896年,德国学者卡尔·赖恩哈特也曾在开罗发现一本《玛利亚·抹大拉福音》。但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直到1955年它才被翻译出版,那时第二本已经被发现了。这两本《玛利亚·抹大拉福音》都是用科普特语写成的,后来人们又发现了两本更古老的希腊语残本。虽然人们尽力把这些版本拼凑在一起,还是有10页左右的经文遗失了。《玛利亚·抹大拉福音》是从第4章开始的。它所叙述的是耶稣复活后发生的事,那时还有一些使徒不知道耶稣已经复活了。

【《玛利亚·抹大拉福音》残片】

经文中描写这些使徒"悲痛地哭泣,说,我们怎么能到异教徒中去,向他们宣扬人子的天国福音呢?如果他们对他这么残忍,难道不会对我们残忍吗?"玛利亚·抹大拉已经和复活的耶稣说过话了,她回应道:"不要哭泣。不必悲伤。拿出勇气,因为他的仁慈和恩典将伴随着你们、保护着你们。"






第32节:耶稣到底出生在哪一年





于是彼得对抹大拉说,"姐妹,我们知道主爱你胜过其他女人。告诉我们主单独对你说过的一切,你知道但我们不知道的一切。"

抹大拉复述了耶稣对她说的话:"我将保佑你,因你从不犹豫地跟随我。心灵在何处,珍宝就在何处。"安德烈对其他使徒说,"自由地说出你们想说的话吧。我不相信主说过这样的话。"彼得同意安德烈的想法,他说,"他真地会私下同一个女人说话,而不是同我们说?"这时,抹大拉哭了起来,她对彼得说,"你觉得是我自己编造的,或者我说了关于主的谎言?"利未站出来对彼得说,"你总是这么暴躁。现在我看见你在和一个妇人争吵,就像敌人一样。但如果主觉得她是可敬的,你有什么资格来批评她?主当然最了解她。"

于是,君士坦丁大帝手下的主教们选择掩盖《玛利亚·抹大拉福音》和其他有类似内容的福音书就不难理解了。这不仅是因为玛利亚·抹大拉在基督教历史上的重要性远远超出男权至上的主教们所能接受的程度,而且罗马教会是以彼得的名义成立的,抹大拉显然和彼得有深深的矛盾。耶稣和抹大拉的后代对罗马帝国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虽然历代皇帝不遗余力地迫害和暗杀他们,他们和他们的拿撒勒派教会仍然在罗马帝国内有巨大的影响力。

迦太基大公会议上有无数福音书和经文可供选择,这些有威胁性的经文和类似的文件就面临着同一个命运。在这些经文里,我们看到玛利亚·抹大拉是耶稣的配偶;他经常吻她,爱她胜过其他所有人。她被称为使徒中的使徒;一个有深刻见解的先知,比其他人都优秀;是洞悉一切的女人;她向着天国的心比其他人都坚定。最重要的是,当嫉妒的男使徒们故意质问为什么耶稣最爱她时,耶稣居然发表了一个关于婚姻重要性的演讲!罗马教会只有一个办法掩盖这些文件,就是强迫信徒接受一本经过精心策划的、不包括这些内容的正统信仰书。于是《新约》诞生了。


第八章教会为什么企图贬低女性的地位?


耶稣到底出生在哪一年?


《新约》的福音书有一个有趣的事实,虽然它们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但叙述的情节并不完全一致。里面有一些特殊的描写,例如迦南的婚礼和拉撒路的复活。只要把这些特殊部分去掉,耶稣的事迹和他未完成的使命基本上是相同的。然而在讲述耶稣生平时,各福音书都有一定的差异,最好的例子是在描述耶稣降生的时候。《马可福音》根本没有提到这一事件,而《约翰福音》草草带过。只有《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详细讲述了经过,但它们给出的降生时间完全不同。

在《马太福音》中,耶稣出生在朱迪亚的希律王统治时期。《马太福音》中说明这位国王的儿子是亚基老,因此我们推断出当时在位的是希律一世,也就是希律大帝,他于公元前4年死去。

《路加福音》中提到的时间完全不同,耶稣是出生在奥古斯都皇帝进行朱迪亚人口普查的那一年,当时季黎诺是叙利亚总督。据《犹太古史》记载,罗马元老院议员季黎诺的确在奥古斯都的命令下进行了一次朱迪亚人口普查1。这是朱迪亚惟一的一次人口普查,它发生在希律大帝的儿子希律-亚基老当权的最后一年,而亚基老是于公元6年被废黜的。2

福音书在提到希律大帝和希律-亚基老时都称为"希律",这很容易把他们当成同一个人。后来的加利利的希律-安提帕、朱迪亚的希律-阿格里帕一世、希律-阿格里帕二世和卡尔基斯的希律都被称为"希律王"。因此弄清福音书描述的年代非常重要,这样才能知道每次提到的希律王是哪一个人。

在描述耶稣降生时,福音书提到了两个时间,公元前4年之前(《马太福音》)和公元6年(《路加福音》)。其间至少有9年的差距。如果没有《死海古卷》中对于犹太教的记载,我们肯定无法弄清为什么福音书的记载有如此大的差别。《死海古卷》表明,"出生"有双重含意。第一是身体上的,第二是指入教。第二次"出生"是一种象征性的重生仪式,孩子被裹在亚麻布里(代表襁褓)引入犹太教。《路加福音》中的出生就是指这种仪式,而《马太福音》是指真正的出生。

在艾赛尼教派的传统中,这两次"出生"间隔12年。3"入教"仪式后来演变成犹太人的"成人礼"。从中世纪开始,孩子在13岁行完成人礼后就可以参加犹太教的集会了。《路加福音》中提到耶稣"入教"是在公元6年(季黎诺和奥古斯都进行人口普查的那一年),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耶稣是在公元前7年出生的,那正是希律大帝统治晚期。

这种宗教仪式造成的误解导致《路加福音》随后的翻译错误。在《路加福音》中,当耶稣和父母一起来到耶路撒冷时,独自留在了圣殿中。经文中说当时耶稣是12岁,但实际上应该是他的"第十二年"。这不是指他出生后的第十二年,而是指他入教后的第十二年。在那年逾越节时,耶稣其实已经24岁,是成年人了。他没有陪伴父母进行相应的庆祝活动,而是留在圣殿里和教师们4讨论他的身份问题,他说,"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他的精神之父就是当时犹太教的长老以利亚撒·亚那。

在《圣经》中,耶稣降生的时间通常被定为公元前5年(以《牛津圣经汇编》为例)。这和事实只相差两年,但这与我们现在通用的纪年系统(公元前和公元后)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本公开发表的圣经日期表出现在526年,是修道士狄尼修整理的。根据他的计算,耶稣出生在罗马历的754AUC(AnnoUrbisConditae,意思是罗马城建立后的年数)。他把754AUC定为公元1年。8世纪,查理曼大帝第一个采用了狄尼修发明的这种纪年法。后来它的使用范围慢慢扩大到欧洲,终于成为现在全世界通用的纪年法。






第33节:耶稣出生的日期





但后来人们发现,既然耶稣出生在希律大帝(死于750AUC)统治时期,那他肯定是出生在750AUC之前,而750AUC已经被定为公元前4年。后来,英国出版商诺里奇的威廉·优西比乌·安德鲁斯(1773-1837年)和纽约的同行乔治·帕多、威廉·丹曼修改了狄尼修的历法。他们改变了耶稣出生的日期,把它定为公元前5年(749AUC),也就是希律大帝死亡的前一年。如今的资料中普遍采用这一种说法,但它让我们现在使用的所谓"基督纪年法"变得很可笑。5

在几度确定日期带来的困惑中,前几年人们庆祝了第二个千禧年,但这只是这个错误历法的第2000年,比耶稣真正诞生的第2000年已经晚了7年。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没有错误,它们只是在表面上有差异,只要我们了解福音书时代的风俗和专用术语,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不具备这些知识,《新约》中的许多内容都会被误解。在我们对玛利亚·抹大拉生平的研究中,必须掌握当时的一些传统习俗,才能理解《新约》中所描述的抹大拉和耶稣的婚姻关系。


耶稣出生的日期


耶稣24岁时发生在圣殿的事件极为重要,因为它表明了耶稣出生的精确月份。根据《路加福音》所说,耶稣应该是出生在逾越节。

《旧约·利未记》制订了节期,说主的逾越节是在"正月十四日黄昏的时候"。犹太人的新年是在九月,而逾越节是在三月。新年和正月指的并不是同一个时间,犹太人的历法也和我们现在使用的从1月到12月的格列高利历法不同。

犹太人的新年被称为RoshHashanah(意为"年的头"),是提市黎月(公历9月与10月之间)的第一天和第二天,而《利未记》所指的逾越节是在尼散月(公历3月到4月间)。实际上,这两个节日刚好是春分和秋分。虽然有些混淆,但犹太历法中的"正月"不是指提市黎月,而是指尼散月--历史上用来计算国王统治时间的月份。

无论如何,既然耶稣于759AUC(公元6年)进入他的"第十二年"(24岁),并在逾越节时在圣殿教师中取得了应有的学位,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出生的月份是在尼散月(3月)。根据《利未记》对逾越节的规定,出生日期应该是在14号之前。

要知道耶稣出生的精确日期,我们必须了解《新约》中关于日期的用语,这些用语是艾赛尼派在《死海古卷》中创造的。首先我们要了解和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有关的用语。在希腊语版的《新约》中,enekenaistaishemerais指的是包含秋分的提市黎月(九月),entaishemeraisekenais指的是包含春分的尼散月(三月)。entaishemeraistautais指的是包含夏至的塔慕次月(六月),entautaistaishemerais指的是包含冬至的太贝特月(十二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名词hemerais(日子)的位置变化。6

让我们进行进一步说明,treishemerais(三天)指的是第三天(星期二),星期日是一周的第一天,以此类推。当经文中把某个星期日称为hemeraiokto(第八天)时,就说明上一个星期日有特别重要的事件发生,这时这一天就不像往常一样被称为第一天。这种表述方式非常重要,《路加福音》在叙述耶稣的割礼时就使用了它。

《创世记》中说明割礼是与上帝立约的标志,还说明必须在男孩8天大的时候行割礼。《利未记》中也提到这一点。《路加福音》中描述了耶稣行割礼的情景,"满了八天,就给孩子行割礼…"。但希腊语版本中说的不是oktohemerais(8天),而是hemeraiokto(第八天),这说明它是在特殊的星期日后的第二个星期日。我们从《利未记》中得知,这是耶稣出生的第八天,说明耶稣就是出生在一个星期日。而且,我们知道这是在尼散月(三月)14日逾越节前的星期日,耶稣出生日期的范围已经缩小到了两个星期日中的一个。

我们发现在说到某个月的重要日期时,经文中有特定的表述方式,通常说"这一天"、"那一天"、"下一天"和"最后一天"。一个月的第一天就是"这一天"。在公元前46年开始使用的罗马儒略历中的新年就是用"这一天"来表示。在提到耶稣出生时,《路加福音》就明确使用了这一表述方式:"这一天,为你们生了救主…",而罗马儒略历的新年是从3月1日开始的。

综上所述,耶稣出生的精确日期就是公元前7年3月1日。而根据《弗南根圣经年代表手册》,这一日期的确是个星期日。7

为了符合救世主的传统,后来耶稣的生日被定为9月15日,由此来巩固他的王室成员地位。在一些严格的正统教义中,耶稣的生日至今还是在9月(提市黎月),赎罪日所在的月份。这是犹太教中王室成员的法定出生月份,他们实际的生日并不重要8。直到公元314年,君士坦丁大帝才擅自把耶稣出生的日期改为12月25日。他这样做有两个目的。第一,把基督教的庆典和所有犹太教节日分开,以说明耶稣是基督徒,而不是犹太教徒。第二,他有意让耶稣的生日和冬至之后的太阳节重合,这就和罗马人的太阳崇拜拉上了关系。


为什么说抹大拉是救世主的配偶?


有些时候,各篇福音书在描述同一事件时表述方式有极大的区别。其中之一就是耶稣受难后在他坟墓旁发生的事,里面特别提到了玛利亚·抹大拉,也就是复活的场景。

在耶稣于公元33年逾越节的星期五受难的过程中,亚利马太的约瑟一直在和罗马总督彼拉多商议。他想在耶稣被悬挂几小时后就把他从十字架上放下来。这在行刑过程中是很容易通融的,因为它符合《旧约·申命记》中记载的古代法律。库姆兰出土的《圣殿古卷》也确认了这一点:

人若犯该死的罪,被治死了,你将他挂在木头上。他的尸首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必要当日将他葬埋。9






第35节:男人是女人的头






一些早期文献直到最近才被发现,但这些文献的存在对于宗教历史学家来说并不是秘密。早期传教士亚历山大的克雷芒、里昂的依勒内和圣历山大的俄利根在作品中都引用了其中的内容,例如《多马福音》、《埃及人福音》和《真理的福音》。

挑选福音书的标准是什么时候制订的呢?这是个完全男性至上的标准,它排除了一切抬高女性的教会或者社会地位的文献。罗马教会是圣彼得的使教教会。在《多马福音》中,彼得的观点被描述得非常明确。他强烈反对玛利亚·抹大拉出现在耶稣周围。《多马福音》记录了他对其他使徒说的话:西门彼得对他们说,"让玛利亚走开,女人根本不应该活着"。14

而且,其他文献也清楚表现出彼得对抹大拉的厌恶。在《玛利亚福音》中,彼得质疑耶稣和她之间的关系,说:"他真地会私下同一个女人说话,而不是同我们说?为什么我们要改变主意听她的话?"在科普特语的《信仰智能书》中,彼得也抱怨抹大拉参与讨论,请求耶稣不要让她破坏他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一世纪的早期基督教中就出现了两个派别。占主要地位的是耶稣的弟弟雅各领导的拿撒勒派。奋锐党的西门、腓力、多马、达太、犹大、莎尔美、玛利亚·抹大拉以及她和耶稣的后代都属于这一派。另一派是彼得和保罗坚持的福音派(通常被称为"使徒保罗派"),中心在罗马。后来它逐渐转化成"教会教",而不是原本的基督教。在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宣布它为国教后,它最终战胜了拿撒勒派。

虽然君士坦丁在4世纪时把基督教变成了一个混血教,加入了太阳教和其他异教信仰,但他并不是教会所有恶行的始作蛹者。早在君士坦丁时代之前,这一派系中的重要人物就开始按照自己的需要随心所欲打造教义。195年,亚历山大的克雷芒把拉撒路的故事从《马可福音》中删去。几乎在同一时期,特土良就已经开始制定计划贬低女性的地位,他在《教会惩戒律》中规定:

女人不许在教堂中说话,不许施浸礼,不许发圣餐,也不许要求承担男性的职责,至少不能是教职。

从这一角度说,特土良(迦太基的一名神父)只是表达了使徒保罗派的一个基本观点,重申和强调了他的前辈圣彼得和圣保罗的固有主张。

在《腓力福音》中,玛利亚·抹大拉是神圣智慧的象征,但所有类似经文都被另一派系的主教们掩盖了,因为这些经文会削弱男性神职人员的统治地位。但圣保罗书信的内容正合他们的心意,因此他的教导被详细记录下来:

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地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提摩太前书》)

类似的指示和命令都可以在《使徒宪典》中找到。这是一套冗长全面的天主教教规,始自克雷芒,由君士坦丁的主教们最终完成。《使徒宪典》被称为"最神圣的正经和基督徒法典"。15

类似的权威法令成功地让玛利亚·抹大拉的事迹销声匿迹。但是为了斩草除根,《使徒宪典》甚至指名道姓地诋毁她。宪典中说:"我们的主耶稣,当他让我们十二人为天下万民传福音时,并没有派出女人"。然后又引用了圣彼得的话(从《哥林多前书》中):"男人是女人的头,身体不可能辖管头!"

从《使徒宪典》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拿撒勒教派中,女人是可以承担教会职务的。因此《使徒宪典》用了大量篇幅批评这一作法,声称"这样做的人会有极大危险"。在特别提到浸礼的时候,《使徒宪典》称女人来施浸礼或者承担任何教职都是"邪恶和不敬神的"。为了证明这种说法,它解释道"如果女人施浸礼是恰当的,我主的浸礼就当由他的母亲来施,而不是约翰。"特土良写道,"这些异端的女人,她们多么胆大妄为!她们没有谦逊之心。居然敢讲道和辩论"。16

要理解这些,我们必须记住在罗马教会之前的使徒保罗派其实是一个带有许多犹太教特征的机构。信徒实际上都是犹太基督徒,坚持许多传统观念。在希伯来社会中,从来不允许女人在犹太教会堂中任职。17《巴勒斯坦犹太法典》称,"如果《摩西五经》被教给女人,不久就会在火中被烧毁。"18总而言之,女人被当成低等人,几乎没有任何男人拥有的权力。例如,《申命记》中称,如果一个处女在城市中遭到强奸将被处死,因为她是能呼救的。

和这些规定相比,耶稣创立的拿撒勒教派的观念更自由、更宽容,也更容易获得社会安定。这里有犹太教和后来的犹太基督教所没有的平等。但不幸的是,罗马教会继承了特土良等人偏狭的观念。

许多拿撒勒教派的女性领导人被罗马教会正式宣布为异教徒,她们宣扬的教义是以库姆兰的艾赛尼派教义为基础的。这些教义更倾向于精神上的追求,因此倾向于物质的罗马教会它们当成巨大的威胁。罗马教会对付女性布道者的方法就是把她们宣布为罪人,让她们服从圣保罗的权威。圣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中写道:"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

从2世纪起,教堂中开始实行隔离。男人执行仪式,女人沉默地参加。到2世纪末,女人连这一点权力都失去了,她们被禁止参加宗教仪式。所有参加宗教活动的女性都被宣布为妓女或者女巫。

在那一时期,拿撒勒派已经每况愈下,他们不仅不见容于罗马政府,也被使徒保罗派大肆攻击。里昂主教依勒内(生于公元120年)尤为突出。他指责拿撒勒派教徒为异端,因为他们称耶稣是凡人,而不是新教义中所规定的神子。他甚至声称耶稣本人建立的宗教是错误的,他弄错了自己的信仰!依勒内是这样描写拿撒勒派信徒的,他把他们称为Ebionites(可怜人):






第36节:耶稣和抹大拉的圣婚





他们像耶稣本人、两个世纪前的艾赛尼派教徒以及撒督祭司一样痴迷于《旧约》的预言书。他们拒绝接受使徒保罗派的福音,拒绝接受使徒保罗,把他称为训诫的背叛者。

为了报复,耶稣后代领导的拿撒勒派信徒公开指责保罗是一个"叛教者和假使徒",号召信徒完全抵制他的作品。

由于天主教会对玛利亚·抹大拉的惧怕,他们炮制出一份特别文件,以适应正统教会的需要。它按照主教们的想法确定了抹大拉的地位。《使徒教规》记录了使徒之间假想的对话。它称抹大拉和马大都参加了最后的晚餐(但使徒们不是这样说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把女性抬到了特权地位,有些自相矛盾,但它的目的是要诋毁女性。以下内容摘自其中的一段争论:

约翰说:主赐福面包和杯子,把它们称为他的身体和血,但他没有把它们分给和我们在一起的女人们。马大说:"他看见玛利亚笑了,因此不赐给她。"19

在这段想象对话的基础上,教会宣布第一批使徒们认为女人不能当神职人员,因为她们太不严肃!从这段虚构的对话中引申的含义被教会当成正式教条,玛利亚·抹大拉从此成为不敬神的人。1600多年后,情况仍然没有改变。1977年,教皇保罗六世还宣布女人不能成为神职人员,"因为我主是个男人"!

在《使徒宪典》中,彼得和保罗对女性的厌恶贯穿始终,而且被巧妙地利用来建立男权至上的观点。但引用他们的话时要非常小心,必要的时候必须弃之不用。尽管圣保罗非常支持男权至上的观点,他还是在信中特别提到了他的女助手们,例如非比。他把她和犹利亚(《罗马书》)、百基拉、亚居拉都称为"教会的女执事"。事实上,即使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新约》中也有许多女使徒,但罗马教会的主教们选择忽视她们。

教会的当权者非常害怕女性,他们规定神职人员必须独身。这于1138年变成一条法律,直到今天还在实行。但是真正使他们困扰的并不是女性本身,甚至不是两性关系,而是神职人员和女性有亲密行为带来的后果。为什么?因为女性会变成母亲,它的本质就是永存不朽的血缘关系。这正是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掩盖的事实,目的是保护他们费尽心机打造的耶稣的神性。

但《圣经》似乎没有这样的规定,而且事实正好相反。圣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中提到主教必须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必须有孩子。他解释说只有管好自己的家才能更好地照管神的教会。尽管主教们全面支持保罗摒弃耶稣,但这时却选择忽视这段话的存在,目的就是要否认耶稣的婚姻。



第九章耶稣和抹大拉的圣婚


《圣经》中有哪些翻译错误?


从公元397年到17世纪,天主教会的宣传文献都处于强势地位。亚历山大图书馆被毁后,大量未入选《新约》的文献渐渐被遗忘,《新约》在全世界盛行。迦太基大公会议召开不久后,《新约》的各种版本就汇编完成了,其中包括《西乃抄本》和《梵蒂冈抄本》。它们的基础就是2世纪克雷芒等人从原版译成的希腊语版本。

在此之前,教皇达玛苏一世于公元383年委托罗马教会学者圣哲罗姆把各种经文翻译成拉丁文。哲罗姆从中剔除了一些他认为是伪经的作品,然后把剩下的经文汇编成拉丁文《圣经》,成为当时通用的《圣经》版本,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手一本拉丁文《圣经》1。所谓通用是指它成为讲道时的标准版本,神职人员解释经文时可以根据理解自由发挥。他们基本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布道。

由于《新约》中的四篇福音书有大量叙述上的区别,一篇新的福音书诞生了,它选择了四篇福音书中最让人愉悦的部分,把它们融合成一个逻辑清晰的传奇故事,但它却不是出自任何一个使徒之手。公元175年,叙利亚神学家塔提安汇编出这一版本,后被命名为《四福音合参》2。现在的学校和教堂中还在继续讲述这个福音书故事。

在中世纪,出现了一些英文版的《新约》摘录,但它们的传播并不广泛3。1382年,英格兰的牛津学者约翰·克威里夫和维翰·普维以及赫里福的尼古拉斯一起把拉丁文《圣经》翻译成了英文版《圣经》,但他们的工作受到梵蒂冈的谴责。同时,克威里夫公开批评教会的一些做法,比如神职人员有听人忏悔、宽恕和赦免的权力。结果他被宣布为异教徒,作品也被焚毁。

1526年,传教士威廉·廷代尔把《新约》从希腊语版本翻译成英文,并被许多教堂采用,后来被信天主教的女王玛丽·都铎所禁。瑞士新教徒1560年编译了著名的《日内瓦圣经》。后来的英文版《大圣经》(由廷代尔的门徒迈尔斯·科弗代尔编译)获得伊丽莎白一世的认可,用于新的英国国教。她也因此被罗马教会逐出教会。1582年到1610年之间,一本更简单易懂的拉丁文《圣经》译本《杜埃译本》出现在法国的天主教徒中。

在16世纪,新教改革运动的高潮时期,德国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成功挑战了拉丁文《圣经》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把希腊语版本《圣经》翻译过来,让普通信徒可以自己阅读。1611年,英格兰国王詹姆士批准出版译自希腊语版本的英文《圣经》。1620年,英格兰的清教徒和他们的追随者带着新版《圣经》来到美国。他们在美国东海岸各地登陆并定居下来,由于对《圣经》的解释各不相同,美国出现了许多小教派(通常是对立的),而不像英国和欧洲那样有几个大教派。在马萨诸塞州,新教传教士约翰·艾略特不满足于英文版《圣经》,于1663年把《圣经》译成当地方言。这种语言现已消失。

0

评论Comments